福建開發商在重慶異軍突起。本報記者張錦旗攝
融僑半島、金源大飯店等已成重慶地產品牌,七成石材市場和六成水閥市場均已被福建人占據
新華網重慶頻道訊 據重慶晨報報道 近日,福建融僑集團旗下的重慶融輝房地產開發公司以1.725億的代價,成功拿下重慶鍋爐廠土地及地上建筑物,并將耗資6個億,在沙坪壩石碾盤再造一個“融僑半島”。而在之前不久,廈門皓暉房地產公司也以近億元的巨資拿下彈子石E標準分區CBD南區A號土地,計劃打造精品樓盤……種種跡象表明,閩商除了繼續保持建材、石材、水暖閥門等行業在渝的絕對優勢地位外,又將投資領域擴大到了重慶樓市。
60億巨資砸向重慶樓市
據了解,福建人大舉殺入重慶市場始于去年年初。時間雖短,但發展勢頭異常強勁。據去年3月入渝的福建房企世紀金源集團相關人士透露,一年多時間里,該集團已相繼推出了金源大飯店、君豪大飯店、金源不夜城、shop鄄pingmall、方特科技樂園等項目。截至目前,該集團在渝累計投資達45億。此外,福建省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公司———武夷濱江也已低調潛入重慶。業內人士稱,截至今年年底,福建人在重慶房地產的投資總額將超過60億元。
去年初一系列“房產新政”相繼出臺后,不少開發商都放緩了開發腳步,但福建人為何逆市而上?廈門皓暉房地產公司戴總稱,這是因為部分沿海地區房產市場已出現泡沫,但作為西部唯一直轄市的重慶房價還有上升的空間,正好給閩商提供了一個施展拳腳的空間。而融僑半島陳總直言:“這體現了閩商對重慶樓市和自身實力的信心。”
福建人賣“石頭”最厲害
“新近入渝的福建房地產企業,因為塊頭大而備受關注,事實上這只是閩商在渝投資的冰山一角。”重慶福建商會王秘書長稱,閩商大規模入渝淘金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雖然入渝時間不長,但生意卻做得紅紅火火。目前在重慶的閩商已超過10萬人,主要集中在建材、石材、水暖閥門、汽摩、房地產等行業,總投資超過300億元,其中陶瓷、石材等占據了重慶70%以上的市場份額。
重慶新世界石材市場董事長黃建福介紹,在新世界,七成以上的經營戶來自福建,而巴山、八益和渝福建材市場也基本上是閩商的天下。而且,八益建材廣場、巴山陶瓷城等也是由福建人投資興建的。
六成家庭用水閩商“管”
“說來也怪,雖然福建生產水暖閥門的企業不多,但全國60%以上的閥門卻是由福建人在銷售,重慶的情形也大致如此!”重慶西南設備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傅榮輝稱:“大至化工、機械閥門,小到家里的水龍頭都是屬于水暖閥門的范疇,也就是說離開了閩商,六成重慶人家里的自來水都關不住。”
與浙商一樣,哪里有錢賺,哪里也會有閩商的影子。因此在重慶,摩配、超市、廣告、服裝鞋帽等行業都能看見閩商人的身影。在超市領域,比較出名的就有永輝超市。
重慶閩商大多來自閩南
“重慶的10萬閩商中,大多來自閩南。”重慶福建商會會長陳悅霖稱,同樣是福建人,受地理環境和人文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福建各地人的性格截然不同。
閩北人安貧樂道,閩東人求穩怕亂,閩西人重宗內聚。而閩南因為氣候不適合發展農業,人們生活貧困,為了求得生存,閩南人不得不背井離鄉,掙錢養家。在閩南,小孩一生下來耳聞目睹的就是祖輩父輩外出經商。所以,閩南人十三四歲就走上了經商之路。
自我評價:愛單打獨斗相互拆臺
雖然閩商和浙商同樣擅長經商之道,而且在數量上也不分伯仲,但閩商在渝所創辦的企業,卻鮮見重慶人家喻戶曉的品牌。
“原因就是閩商在生意場上喜歡單打獨斗,合作性差!”西南設備安裝設備工程公司董事長傅榮輝稱,“在閩商中,即使是老板從老家帶來的貼心伙計,一旦搞清了當地市場,就會立馬單干,成為又一個競爭對手。”
重慶福建商會王秘書長舉例稱:2000年解放碑一樓盤的開發商需要大量石材,但又不愿面對一家家小石材商,于是建議他們幾家組成一個公司統一供應石材,但幾家石材廠的老板怕聯合后受制于人,始終堅持“寧可獨吞一條狗,不肯合吞一頭牛”,結果失去了商機。
外人點評:血性和韌勁令人可怕
廣東人黃平說,最深刻印象的,是福建人的血性和韌勁。福建商人身上有一股讓人心驚膽戰的“野氣”,認準了就干,就拼,傾家蕩產也無所謂。黃稱,福建商人那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已成為可怕的商業對手。他曾和一位福建商人共同爭奪一陶瓷品牌的重慶總代理。在和廠家的談判中,大家針鋒相對,幾個回合下來,他頂不住了,但那位福建人始終咬住目標不松口,最后奪得了代理權。
“除了膽識過人之外,福建商人的精明也有口皆碑。有一種說法,福建商人會在下雨時帶兩把傘,自己用一把,然后賣一把。”在渝做茶葉生意的安徽人林先生稱。
(記者 聶玉虎)
經商怪才不印名片打車上下班
鄭傳信稱:如果質量不過關,你就是給別人名片也會被扔掉,寫字樓設在大都會也同樣無人問津
重慶閩商檔案
人數:約10萬人。企業:近5000家,成規模的有20多家。
主要從事行業:建材、水暖閥門、汽摩、房地產、服裝鞋帽、廣告等。
商團性格:吃苦耐勞、為人低調、喜歡單打獨斗抱團性差。
商會:1996年重慶成立了閩南經貿促進會,2001年正式成立商會,會長為重慶雨林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悅霖,會員單位500多家。
鄭傳信,福建福鼎市人,重慶福建商會常務副會長,重慶市普業機車發展有限公司、重慶信業石材有限公司、重慶華強化油器有限公司董事長,入渝時間12年。
“如果產品質量不過關,你就是給別人名片也會被扔掉,寫字樓設在大都會也同樣無人問津。”身為三個公司董事長的鄭傳信稱,他雖然沒有名片,打車上下班,而且公司總部也設立在南方花園埝山苑一個96平方米的普通民房內,但企業的摩配產品同樣打入了宗申、力帆、隆鑫等知名企業。
下海之前,鄭傳信是福鼎市法院的一名公務員。“當時福鼎一家化油器廠的中干一月能拿五六百元的工資,而在法院上班一個月只能拿80多塊錢,不平衡啊!”鄭傳信絲毫不掩飾自己下海的初衷。后來,他毅然辭職接手了瀕臨倒閉的福鼎鎖廠。1994年,他又成立了福鼎華強化油器廠。為了讓化油器在重慶占得一席之地,他當年便帶著兩個同事,在重慶電大租了一間6平方米的辦公室,并創造了年銷售上千萬的紀錄。1996年,他成立了重慶市普業機車發展有限公司、重慶華強化油器有限公司,目前年產值數千萬元。
陳悅霖:不當教授投身廣告業
陳悅霖,祖籍福建福州,重慶雨林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重慶福建商會會長,入渝28年。
“做人正,有誠信,在行業內自然有威信。我喜歡穩穩當當地做事,絕不做任何投機之事。”這就是陳悅霖的生意經。
1977年,陳悅霖考入重慶后勤工程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然而他在44歲的時候卻毅然從大學教授的崗位上走下,創辦了雨林廣告。
創業之初,陳悅霖就花400多萬元引入了重慶廣告行業首臺寫真機和專業雕刻機,并迅速在同行中崛起。目前雨林公司已成為涉及廣告、建材、賓館、職業教育等多行業的大公司。
顧德清:投千萬建廣場賣“石頭”
顧德清,福建莆田人,重慶福建商會常務副會長,重慶銀豐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入渝時間6年。
高中畢業后,17歲的顧德清跟隨家人開始闖蕩上海、青島做木材、建陶生意。1999年,顧德清成立了重慶銀豐建材有限公司,主營衛浴潔具。“公司成立之初辦公地點只有100余平方米,兩個網點,10來個職員。”
顧德清稱,當時重慶市民品牌衛浴潔具的消費意識還不強,銀豐決定走品牌代理加專賣店的路子,并在售后服務上猛下功夫。2003年8月,顧德清投資近千萬元修建了八益建材廣場。
曾藝浪:苦守3年拿下1億市場
曾藝浪,福建廈門人,重慶威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入渝5年。
“如果沒有堅持兩個字,就沒有今天的威龍公司了。”談起入渝創業,曾藝浪有頗多感慨。曾稱,用鋼結構建設高樓大廈在國外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了,它環保、可回收,而且國家也將它列為住宅產業化的重要項目,重慶又是全國最年輕的直轄城市,市場空間巨大。帶著這樣的信念,2000年曾藝浪在大渡口雙山投資300多萬,成立了重慶威龍鋼結構公司。
然而熱情過后,等待他的是長達3年的“顆粒無收”。
通過努力,2003年,公司開始有收獲。今年,該公司預計年產值在1億左右。
黃建福:創業之初以火車為家
黃建福,福建泉州人,重慶順盛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入渝時間21年。
為了減輕父母負擔,1984年,初中畢業的黃建福和大人們一起在重慶與泉州之間倒賣牛仔褲、電子表、計算器。黃稱,當時沿海10元錢一條的牛仔褲拿到重慶新華路后能賣到16元,“一趟下來能掙好幾百元,但需要近一周的時間,而且大部分時間吃住都在火車上。”
1995年開始,重慶的高檔賓館、酒樓以及高檔的小區開始流行用石材裝修。1997年黃建福在重慶辦起了加工廠,到1999年時,他的石材廠高檔石材的供應量占到了重慶5-10%的份額。
傅榮輝:800元起家年入5000萬
傅榮輝,福建南安人,重慶西南設備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入渝時間22年。
迫于生活壓力,1983年初中剛畢業,傅榮輝揣著家里東拼西湊來的800元闖蕩重慶。傅榮輝稱,當時,福建雖然生產閥門的企業不多,但全國近60%%的水暖閥門卻是由福建人賣出去的,因此他入渝后,用800元在觀音橋設立了一個重慶北泉閥門廠江北經營部。“一份地圖,8塊錢的月票,常常兩三個月都找不到一單業務。”
由于誠信經營,1989年,傅榮輝接到了幾筆單子,賺了好幾百萬。然而到了1997年,由于競爭加大,整個行業的利潤由20%下降到3%,他立馬改行,成立了西南設備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目前年工程量超過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