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巨頭瓜分中國市場的同時,凝聚中小零售商的IGA從去年開始進入中國試圖發展壯大。昨天,來自IGA中國第二屆董事會的消息顯示,歷經一年多的時間,IGA在中國也只有為數8家企業入會。對于在中國處于初級階段的“自愿連鎖”,商業專家認為,IGA因缺乏自有品牌和規模優勢,在國內目前缺乏對中小零售商的足夠吸引。
自愿連鎖欲拯救中小企業
在去年零售業對外資開放后,國內中小零售商在與世界零售巨頭的對抗中無論是從資本上還是技術管理水平上都顯現出先天不足,而面對市場份額被擠壓的壓力,相當少的企業選擇了通過自愿連鎖組織“聯盟”。
昨日,記者獲悉,在IGA中國第二屆董事會上,在原有5家會員的基礎上,河南四方聯采、河北好日子、福建永輝3家企業與IGA中國簽訂加盟意向書。IGA的宗旨就是吸納中小零售企業結成聯盟,統一采購從而降低經營成本。
事實上,因知名快速消費品供應商,如可口可樂、保潔等公司,對不同級別商家的最優惠政策差別很大,區域零售商最多只能享受到區域優惠,而這些公司的商品卻要占整個零售市場的30%以上。IGA由各區域中小連鎖商組成,專門負責與大供應商談判,獲取優惠價格。除此之外,IGA還打造自有品牌。目前,IGA已擁有2000多個自有品牌商品,這些產品將在會員企業的門店里銷售。
能否與零售巨頭抗衡尚難料
僅有8家的IGA中國自愿連鎖采購量可能不足家樂福、沃爾瑪的零頭,其規模優勢幾乎不存在。
“規模效應最終會使消費者受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說。世界各地的中小連鎖商聯合起來進行全球采購,就能得到與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國際零售巨頭相同的待遇,而對于在華發展勢頭不力的自愿連鎖,業內人士表示,其在初期階段確實能給中小企業帶來一定的實惠,而松散組織是否能與零售巨頭抗衡尚難預料。
就自有品牌數量來講,雖然IGA旗下擁有2000多個自有品牌可供會員企業分享,而零售巨頭家樂福一家的食品和非食品類的自有品牌商品就開發了2000多個,沃爾瑪在中國的目標也是做到1000個品牌。從數量上來講,被自愿連鎖IGA看成殺手锏之一的成本低而利潤高的自有品牌優勢有限。
自愿連鎖尚缺乏“粘結力”
昨日,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也表示,目前自愿連鎖組織還是一個“探索形式”,而其目前的核心企業競爭力不是很強,同時也缺乏粘結性。
洪濤認為,自愿連鎖形式在我國發展還比較滯后,我國商業企業的連鎖形式主要是以直營和特許加盟為主。像IGA、SPAR這樣的組織給中小企業確實帶來一定的實惠,但是目前這種組織也只是探索形式,還面臨一些問題。如組織中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企業在物流、信息、經營模式等方面起不到一個模范作用,沒有辦法給組織內的企業帶來更大的實惠。因為“自愿連鎖”的形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像協會組織,組織結構并不是很緊密,利益團體間沒有“粘結性”,導致組織松散,難以良性發展。
相關鏈接
IGA、SPAR都在中國找機會
IGA(全球獨立零售商聯盟)是美國最大的自愿連鎖集團,是一個國際性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1926年成立于芝加哥,目前已形成了遍布于全世界45個國家、4000多個門店的連鎖體系,年銷售額高達230億美元。IGA的加盟費每家店每月30美元左右。“IGA中國”于2005年11月2日宣告成立。目前,IGA中國2005年總銷售額逾百億元。
據了解,除了來自美國的IGA之外,來自歐洲的國際自愿連鎖SPAR也在尋求擴張。有70余年發展歷史的SPAR國際,是國際上最大的自愿連鎖組織,15100家門店遍布世界35個國家,年營業額高達340億美元。該公司2004年進入中國。
(張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