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3100萬堅毅的重慶兒女并沒有被無情的旱魔嚇倒,而是萬眾一心,不分白天黑夜地與旱魔作頑強斗爭,一次又一次地抗擊旱魔的瘋狂侵犯,用汗水和熱血甚至是生命譜寫了無數不屈抗爭的英雄篇章。
今天,當我們面對正在退卻中的旱魔,想著那些仍然戰斗在一線的抗旱干群,想著那些給予我們真誠援助的全國各地各族同胞時,我們看見,堅強不屈的重慶兒女心中正有無限希望在升騰。我們更加堅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抗旱的最后勝利屬于我們!
有一種情感叫關懷
連續3個多月旱災,讓我們共同走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回首90多個不平凡的日日夜夜,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各級領導的殷切關懷和廣大干部群眾與旱災做斗爭的頑強奮戰。
重慶旱情發生后,引起中央領導高度關注。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曾打電話、作出重要批示,派出工作組來渝幫助指導抗旱救災。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汪洋,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鴻舉多次作出批示,多次深入抗旱一線指揮抗旱救災。18日,汪洋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議,進一步研究部署當前我市抗旱救災工作。
汪洋:不能因特大干旱渴死人
8月12日,汪洋赴北碚區澄江鎮吳粟溪村梔子林社和瓦竹巖社,實地查看水稻、蔬菜、果林受災情況和村民取水情況。
汪洋在現場指出,全市各地各部門一定要做好打抗旱持久戰的準備。當前和下一步的抗旱工作,首先是要確保群眾的生活用水,現在可以說是“民以水為天”,不能發生因特大干旱渴死人、病死人的情況,要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可能的送水工具,凡是能夠打井的地方抓緊打井,保證缺水農民能夠及時喝上水、用上水,同時要確保飲水衛生。
汪洋要求,各級各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城市困難人群的生活問題。
王鴻舉: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8月14日,王鴻舉深入九龍坡區走馬鎮查看旱情,指揮防暑抗災工作,并看望慰問正在長江大橋復線橋上施工的人員。王鴻舉要求要進一步落實措施和責任,切實做好抗旱防汛的各項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王鴻舉在現場指出,當前,在繼續搞好抗旱救災各項工作的同時,一定要特別注意防范森林火災,嚴禁一切野外用火。希望各級各相關部門要認真制定相應預案,采取更加周密的措施,動員更多的人力物力,努力減少旱災損失。同時,久旱之后往往會有大澇,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未雨綢繆,及早做好防大汛的準備,防止災害帶來的損失。
確保不發生重大森林火災
8月18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汪洋,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鴻舉,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光國專程到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慰問森林防火值班人員,視察森林防火工作。汪洋強調,在特大旱情未緩解之前,全市要群策群力,確保不發生重大森林火災。
今年重慶市經歷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干旱,森林火災頻發。8月1日至18日16時,市防火辦接警549起,其中被確認為森林火災的81起,過火總面積5350畝。
市林業局局長周克勤在匯報中談到,由于特大干旱,森林火災次數頻繁,但過火和受害面積并不大。連日來,駐渝部隊、武警總隊、消防官兵、民兵預備役部隊、公安民警等7萬余人積極出動,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先后調配給重慶市100臺油鋸、200臺風水滅火機等撲火物資,并緊急調遣了一架森林防火巡護監測飛機,增強了全市森林火災撲救的應急反應能力。市森林防火指揮部派出7個督察組,對25個區縣(自治縣、市)進行了拉網式檢查。在防火期來臨之前,全市撲火物資準備充足,沒有因缺乏滅火物資而貽誤防火工作。
汪洋稱贊全市林業戰線的職工面對特大旱情所表現出來的奮斗精神。他指出,全市林業系統及森林防火戰線的廣大干部職工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心血和汗水,經受了從來沒有過的考驗,把森林火災損失減少到了最低程度。尤其是在當前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全市還沒有發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災,證明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特別是主城區的肺葉縉云山,保護工作做得很好。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森林防火指揮部的全體同志和全市林業系統的廣大干部職工表示了親切的慰問,代表全市老百姓向“林業人”表示感謝。
汪洋強調,當前林業部門要動員一切力量,切實抓好最后階段的森林防火工作。他說,要再鼓勁,再動員,把制定的各項好的措施落到實處,確保不發生重大森林火災,為奪取抗旱防火工作的勝利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最新災情
經濟損失已近60億
重青報訊 (記者 王萃)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公布最新災情:截至8月23日15時統計,全市40個區縣(自治縣、市)農作物受旱面積1310.57千公頃(1965.85萬畝),其中輕旱334.22千公頃(501.33萬畝)、重旱657.96千公頃(986.94萬畝)、干枯318.38千公頃(477.57萬畝);有786.07萬人、730.53萬頭牲畜出現臨時飲水困難。全市因旱直接經濟總損失58.98億元。
截至8月23日,全市各地已投入抗旱人力達643.22萬人,投入機動抗旱設備36.72萬臺套,投入機電泵站12322處,開挖機電井30079眼,灌溉澆灌面積485.39千公頃(728.08萬畝),組織機動送水車11345輛,并依靠提水、引水、打井等各種措施緩解了443.23萬人、373.16萬頭大牲畜的臨時飲水困難。
旱情未得到根本緩解
重青報訊 (記者 王萃)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昨日發布消息,雖然昨日全市未見35℃以上高溫,但旱情和人畜飲水困難暫未根本緩解,旱災造成的經濟損失未減輕。
昨日我市合川、長壽、涪陵、墊江、梁平、石柱等地降小雨,涪陵新妙降水10毫米;全市無35℃以上高溫,有3個地區超過30℃,奉節、巫山33.1℃,城口最高氣溫下降至22.2℃。預計未來兩天我市大部分地區多云間晴,日最高氣溫將回升至35-37℃,局部地方可達38℃以上。目前,我市旱情和人畜飲水困難暫未根本緩解,旱災造成的經濟損失未減輕。
昨日8時的觀測數據顯示,長江寸灘站、嘉陵江北碚站水位略有上漲,但烏江武隆站水位繼續下退,三江水位仍然偏低,任河城口、小江跳蹬、小安溪虎峰水位仍低于歷史同期最低值;大中型水庫蓄水仍較低,其中兩岔17萬方、清溪溝72萬方;全市水利工程蓄水繼續減少,總量為9.76億方。
合川整治水庫防大汛
重青報訊 (記者 王萃) 合川市大石鎮正在積極開展度汛準備,昨日,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稱,該鎮已完成了2座水庫的應急整治,另4座水庫已正在整治中。
連日來,合川市大石鎮在抗旱同時,組織了有關人員對全鎮的水利工程和沿江防洪安全再一次進行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拉網式大檢查,掌握和摸清了全鎮水利工程的安全隱患情況。進一步強化和完善了防汛搶險的各種應急措施,對全鎮因特大干旱造成的6座水庫大壩、壩肩、壩軸線等裂縫險情,及時制定了開挖回填和加蓋塑料的臨時應急整改措施,并完成了2座水庫的應急整治,另4座水庫已正在整治中。對6座水庫還落實了專人觀察監測,落實了搶險隊伍和搶險物資。
抗旱日志
8月6日,國務院召開十二省區市抗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重慶等地抗旱作出部署。
8月8日,溫家寶再次作出批示:堅持以人為本,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旱區人畜飲水;充分發揮水利工程作用,精心組織,科學調度,努力解決灌溉用水,要大力提倡節約用水。要一手抓防汛,一手抓抗旱。
8月11日,市委書記汪洋特批五區縣領導離會組織救災工作。市長王鴻舉、副市長陳光國趕赴璧山火災現場指導撲救工作。
8月12日,汪洋到北碚區澄江鎮吳粟溪村指導抗旱救災工作。王鴻舉赴江津考察旱情,并深入到蔡家鎮新開村涂家工作社查看災情,著重強調飲水問題。
8月13日,汪洋和王鴻舉向氣象部門作出親筆批示,抓住時機作好準備人工降雨,緩解旱情。
8月14日,汪洋在鐵山坪指揮滅火,并向國務院辦公廳匯報重慶災情,希望調飛機滅火;王鴻舉在長江大橋(復線橋)慰問施工人員。同一天,市委、市政府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全面開展“救災濟困一日捐”活動,向災區伸出援助之手。
8月15日,汪洋、王鴻舉帶頭捐款抗旱救災。市政府召開抗旱救災工作會議,汪洋作重要講話,王鴻舉部署任務。7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乘坐空調車。
8月16日,汪洋赴巴南區考察抗旱防火戰高溫工作,王鴻舉請四川省省長緊急支援重慶電力,并乘坐公交車聽取市民意見。
8月16日 市長王鴻舉冒著酷暑到渝中區中山三路棚戶區調研防火消防安全工作,并與普通乘客一起乘坐沒有空調的公交車聽取意見。
8月18日,汪洋、王鴻舉看望慰問市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指揮部;汪洋、王鴻舉前往重慶火車站為赴疆采棉工送行。市委市政府發《為抗旱防火戰高溫告全市人民書》,市委常委會議號召奪取抗旱救災全面勝利。
8月19日,滅火英雄何偉逝世,汪洋、王鴻舉沉重哀悼、獻上花圈,勉勵市民繼承烈士遺志,奪取抗旱防火的全面勝利。
8月23日 我市舉行“2006年重慶市抗旱賑災大型電視直播活動”。汪洋、王鴻舉從北京打電話回重慶向所有捐款的人表示感謝。
旱情記錄
5月初 干旱在我市云陽等地初現苗頭。
7月16日 重慶創下47年最熱記錄。
7月20日 頭伏第一天,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統計,28個區縣(自治縣、市)遭遇旱情,206萬人面臨臨時飲水困難。
7月21日 我市12區縣(自治縣、市)超過40℃,創45年最高紀錄。
7月21日 干旱受災區縣(自治縣、市)增加到36個,300多萬人面臨臨時飲水困難。主城9區除江北區和渝中區,均遭遇旱情,13萬多人面臨臨時飲水困難。
8月9日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代表特大干旱的紅色一級預警,全國尚屬首次。當天,全市40個區縣(自治縣、市)中24個區縣(自治縣、市)的最高氣溫超過40℃,巴南42.8℃全市最熱。
8月10日 中央財政為重慶抗旱安排2000萬元抗旱應急資金。
8月13日 干旱等級確定為50年一遇,啟動旱情日報制度。
8月15日 我市四大班子、市紀委、市委宣傳部和社會各界紛紛開展“災區救災濟困一日捐”活動。
8月17日 重慶旱災損失已達31.8億,中央撥款8060萬。
8月23日 旱災損失已近60億元。舒航
除署名外由重青報綜合
有一種奉獻叫愛心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昨晚,巴渝大地八個賑災義演會場上,點滴愛心匯成了愛的海洋,短短數小時,超過億元的愛心捐款,充分讓人感受到了人人重慶漫溢的人間真情!奉獻愛心的人群中,有捐款超過百萬元的民營企業家,也有自己還在吃低保的困難戶,但不論捐款的數額是多少,大家情系災區的心都是一樣的滾燙而真誠——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在這個夏日的夜晚,我們的心在一起感動、一起激動,一起為災民重建家園而跳動……
昨晚現場捐款1.2億元
重青報訊 (記者 陳敏 實習生 周孟曦) 昨晚,“自強不息,人人重慶—2006年重慶市抗旱賑災大型電視直播活動”通過重慶衛星頻道、新聞頻道、交通廣播等方式進行了現場直播。據悉,截至昨晚10時30分,活動共收到捐款1.2億元。
昨晚,由于市委書記汪洋、市長王鴻舉在北京出差,沒能出席賑災義演活動,他們打電話到組委會,希望轉告所有捐款的人,感謝他們對重慶的支援,并希望重慶人民能自強不息,為完成全年的經濟目標而共同奮斗。
本次賑災活動的主會場設在解放碑中心廣場,共設沙坪壩、江北等7個分會場。據了解,昨日我市一共組織了三次捐款,第一次是中午12點之前,捐款代表上臺號召大家繼續為災區人民奉獻自己的愛心;第二、三次則是在現場組織單位和個人進行捐款。
在解放碑主會場還設置了五個捐款箱以及十部熱線電話。記者在熱線電話區聽到電話的鈴聲響個不停,一位接聽熱線的工作人員介紹,現場的每一部電話平均每兩至三分鐘就會響一次,晚會還沒開始,就已經有不少熱心的群眾打來電話要求捐款,其中包括來自北京和福建等地的熱心群眾。
現場最令人感動的莫過于一位來自臨江門街道的低保戶方海波,他淚流滿面地來到捐款現場,堅持要將政府發給他的25元高溫費捐給災區的人民。他一邊流淚一邊說:“災區的人民實在是太可憐了,這么熱的天氣,還這么干旱,太可憐了。”現場的工作人員都勸阻他說:“你好不容易有一點錢,就留著吧,別捐了。”但方海波還是執意將25元錢投進了捐款箱。他說,他有個女兒在瀘州醫學院讀碩士,他平時靠撿礦泉水瓶和一個月195元的低保供女兒上學,他看到災區人民這么困難,他也要表達自己的一份愛心。
昨日,住在解放碑一酒店的香港企業家、重慶市榮譽市民董瑞寶急匆匆趕到解放碑的主會場,帶來自己的100萬元支票。隨后,建工集團獻出10萬職工捐助的200萬元。
回報社會 民企現場捐款2千萬
昨日,在市工商聯的牽頭下,我市民企老板踴躍向我市干旱災區捐款。截至昨日,民企抗旱救災捐款已突破2000萬元,捐款將迅速發放到災區。市委副書記邢元敏、副市長謝小軍出席了捐款活動,并盛贊了民企老板們的義舉。
現場募捐616.33萬元
昨日,市工商聯組織了一場重慶市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抗旱防火戰高溫捐款活動,近200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加了這次活動,現場共捐款616.33萬元。其中重慶龍湖地產捐資200萬元,重慶力帆集團、重慶南方集團、重慶博賽礦業集團各捐資100萬元。
民企老板富而思源
昨日,現場捐款最多的龍湖地產總裁吳亞軍因故沒能到現場,全權代理捐款事宜的總經理趙男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是對自己的家鄉盡點綿薄之力,因為在我們發展成長過程中,家鄉的人民也給了我們強大的支持。”他稱,重慶龍湖地產發展有限公司一直將自己定位于做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并一直致力于各種公益事業,此次家鄉受災,作為重慶民營企業,深感責任重大,捐款也算是為家鄉做點貢獻。
重慶博賽礦業集團老總袁志倫稱,富而思源、富而思進、富而回報社會,身為先富起來的民營企業家,為受災的家鄉父老捐錢是回報培育自己的這片沃土的一種方式。
記者見到南方集團總裁孫甚林時,他還顯得很疲憊。據了解,為了此次捐助,他是臨時取消北京至哈爾濱的航班,從北京專程趕回重慶參加捐款的。
外地老板心系災民
在捐款現場,除了重慶本土企業以外,外地企業也積極參與進來。浙江商會會長葉定坎說:“愛心是不分地域的,正如我們在重慶經商得到重慶人民的大力支持一樣。”在他的大力號召下,浙江商會下屬各會員現場捐款1000元至數萬元不等,共捐出29萬元。
據了解,17日,河南商會向重慶總商會下屬的26個商會發出賑災倡議,希望重慶52萬民營企業家、個體業主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當天,重慶市總商會河南、湖北、江蘇、河北、福建南安商會為災區捐糧3萬公斤,捐款1萬元。西亞集團老板、云南重慶商會會長郭君穩委托重慶總商會捐獻給災區2萬元現金。
古玩商會則表示,近期他們將邀請成渝兩地知名書畫家為災區舉行義賣。
將有更多民企捐款
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會長、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非典”期間重慶民營企業共捐款1388萬元,這次旱災到目前為止已經突破2000萬元,他堅信還會有更多的民營企業家會積極參與進來,屆時捐款數額肯定不止這些。他認為,這次的捐款活動充分說明了兩點:一是重慶民營企業表現出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說明了重慶民營企業正逐漸強大起來。據了解,力帆集團在此之前已經多次以多種形式進行捐款捐贈。
邢元敏“三感”謝民企
在捐款活動現場,邢元敏有“三感”——感謝、感動、感佩。她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非公有制企業人士表達了謝意,她認為民營企業家們自覺行動,積極踴躍通過各種途徑幫助災區群眾的行為值得感謝,并介紹在此次抗旱救災中社會各界人士捐助的資金將會第一用于解決群眾飲用水問題,第二要用于災區人民生產自救。
見習記者 陶凱江 實習生 李娟
江北分會場123家單位捐180萬
重青報訊 (記者 李天春 實習生 劉偉) 昨日,在抗旱賑災大型義演活動江北區分會場,123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共捐了180萬元,整個會場捐款人數達到7000余人。其中,江北燃氣公司捐了12.5萬元,龍湖房地產公司、英利房地產公司、永輝超市等單位分別捐了10萬元。
沙坪壩分會場上萬群眾捐款271萬
重青報訊 (記者 王珊) 從昨日下午4時開始,位于沙坪壩中心的三峽廣場上便一直人潮涌動,短短4小時,高達271萬元的愛心捐款送到主辦方。
在捐賑活動上,沙區近百家企業獻出了愛心,上萬群眾捐款。據主辦方介紹,昨日的賑災活動,來自企業的捐助占到很大比例,但所有前來的捐助者均顯得十分低調。其中,重慶勝利工業集團更是一次向災區捐獻了50萬元,成為昨日沙區分會場最大的單筆捐助單位。
南岸區分會場現場捐款131萬元
重青報訊 (記者 胡亞軍) 昨晚,在抗旱賑災大型電視直播活動南岸區分會場,南岸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代表與廣大市民一道現場捐款,3個小時共捐款131萬元。
18時30分,在貝迪廣場,現場捐款開始,來自機關、企業的代表踴躍捐款。臺下紅色捐款箱,幾度被自覺捐款的市民占據。記者現場看到,捐款的市民包括老人、青年和小孩,年齡最大的61歲,最小的只有兩歲半。
九龍坡分會場數千群眾踴躍捐款
重慶報訊 (記者 陳維剛) 昨天,在抗旱賑災活動九龍坡分會場,數千群眾向災區人民獻上愛心。
在現場簽名的橫幅上,記者看到這樣一句話:“我想災區的小朋友和我們一起回到課堂。”晚上6時50分,活動結束了,但路過的、專門趕來的市民將五毛、一元、十元的錢投進捐款箱。
萬州分會場捐款200多萬元
重青報訊 (記者 文海軍 舒航 實習生 楊天遨) 從昨晚6時30分起,萬州分會場的直播活動與“同飲一江水,滬萬心連心”愛心助學圓夢行動慈善文藝晚會在高筍塘商業中心廣場相繼舉行。當晚,該分會場共捐款200多萬元。
涪陵分會場現場募捐262萬元
重青報訊 (記者 文海軍 舒航 實習生 楊天遨) 歌聲穿透涪陵的夜空,傳遞著濃濃的愛心。昨晚,在抗旱賑災大型晚會涪陵分會場,4000余人匯聚一起,度過了一個不眠的愛心之夜。70余個單位參與了現場抗旱賑災,該分會場共捐款262萬元。
永川分會場現場捐款157萬元
重青報訊 (記者 文海軍 舒航) 昨晚,在永川人民廣場分會現場,永川市民紛紛慷慨解囊,為災區人民奉獻自己的愛心。據永川市委書記劉強介紹,現場共捐款157萬元。
有一種精神叫義演
“自強不息 人人重慶”抗旱賑災大型義演晚會昨日濃情上演
每個人都期望,災難能夠少一些,再少一些,但愛的潮流卻能多一些,再多一些,在這初秋之季,把這份濃濃的愛變換成滴滴甘露,匯聚成一條寬闊的大河,滋潤干渴的河床和稻田。
義演現場
重青報訊 (記者 李晗) 由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市委宣傳部和重慶廣電集團聯合舉辦的“自強不息 人人重慶”抗旱賑災大型義演晚會,昨晚8點在解放碑中心廣場濃情上演。重慶歌手張邁、山野等紛紛來到賑災晚會現場獻歌,號召大家團結一心,共抗旱魔。而市川劇團、歌舞團等文藝團體的演員們也帶來精彩的歌舞,義演晚會長達3個小時,大批市民“流水式”到場觀看并捐款,解放碑下臨時設立的20條捐款熱線幾乎被打爆。截至昨晚11時匯演結束,社會各界捐助的善款總額突破一億兩千萬,這個統計結果足以證明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心的環境里。
愛心匯聚 愛的甘露
晚會在由市曲藝團的《團結就是力量》的鼓點、歌聲中拉開帷幕。作為貫穿整臺晚會的主線,有著紀實性的抗旱新聞錄像短篇無疑是晚會的一大亮點。晚會開場后播放重慶發生災情發生后軍民團結一心迎戰旱災的整體情況;通過真實的新聞再現了當時的危難,來到現場的群眾眼里泛著淚光,雖然主城區也受了災,但比起受災嚴重的其他區縣(自治縣、市)來說,主城區的市民們知道自己是幸運的。
一直戰斗在抗旱一線的潼南五桂鎮鎮長和江津郎家村的書記也來到晚會現場,參加過多次抗旱的他們講述了在抗旱第一線的感人故事。為了保證村民有水吃,5月20日起,就沒有下過一次雨,絕收的占60%,水源枯竭,做為領導的他們紛紛外出買水,在干裂的土地上淌下數不盡的汗水。
“義演雖采用比較輕松、活潑的歌舞形式,但表現出的是一種大愛,目的是讓更多的人慷慨解囊,為災區人民奉獻一份愛心。”晚會主持人一反平日幽默的主持風格,態度認真且凝重:“因為這是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
“自強不息 人人重慶”賑災義演以歌舞的輕松形式承載著嚴肅的主題,將愛民、愛家、愛人的情感表現為對災區人民的大愛。每個人都期望,災難能夠少一些,再少一些,但愛的潮流卻能多一些,再多一些,在這初秋之季,變換成滴滴甘露,匯聚成一條大河,滋潤干渴的河床和稻田。
齊心協力 共渡難關
50年一遇的高溫,令人生畏的數字不斷刷新著,全市40個區縣不同程度受災,可是災區人民不是忍受和屈服這可怕的旱魔,而是更加堅定了我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昨晚8時,大型賑災義演一拉開序幕,一組組鏡頭讓大家震驚,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重慶電視臺的記者們冒著酷暑深入旱災區,枯黃的莊稼,干涸的地面,他們用鏡頭講述了那一個個揪心的瞬間。這場僅僅籌劃了一周就舉行得如此成功的賑災義演,記錄的是災難當前人類走向互助、生死援救的愛與溫暖的啟示錄。
英雄雖去 精神永存
為了保護森林,救火英雄何偉履行了一名人民警察的神圣職責,奉獻了自己的生命。昨晚,何偉的父母來到了晚會的現場,看著年邁的父母,觀眾的心又一次被揪得生疼。伴隨著讓人感動的歌聲,當主持人提起何偉的名字時,何偉的母親已經哭成淚人。當歌唱《為了誰》的重慶女歌手淋莉把滿臉淚痕的臉貼在英雄媽媽的臉龐上時,臺下觀眾的淚水更是肆意奔流、無法自抑,現場氣氛被推到了最高潮。所有的人都在祝福希望英雄的父母“好好地活下去”,實現英雄最后的心愿。
奉獻愛心 重建家園
在節目播出的同時,眾多明星紛紛慷慨解囊,現場為災區捐款,人人都奉獻出自己的愛心,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
明星張邁表示:“單憑我們的力量還是不夠的,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發動更多的好心人加入到募捐行動中來。希望重慶人民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另外,于娜的經紀人也給記者打來電話,要為災區捐款,她表示雖然于娜沒能回來,但是她的心已經回到了家鄉。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有了明星的號召,現場募捐熱線的情形卻只能用熱情高漲這幾個字來形容。20條熱線從來就沒有“冷”過,這20條熱線就如同20雙熱情的手,握著所有伸向災區的人的雙手,也握著災區人民的雙手。
另外,日本廣島青少年體育代表團也來到現場募捐,為災區的小朋友們獻上一份愛心,為重慶抗旱救災加油鼓氣。港澳臺同胞也紛紛通過晚會向災區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
明星心聲
明星回鄉 傾情義演
昨晚的大型賑災義演中,本市眾多藝術團體和藝術家來了,常年在外地的重慶籍歌唱家張邁來了,剛剛參加過“夢想中國”的重慶本土偶像歌手山野也來了。大家都在為自己家鄉剛剛遭遇的災難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
張邁動情祝福家鄉
記者看到張邁時,她的焦急之情都寫在了臉上,“真的,一聽到重慶家鄉受災的事情,我很關心,也很著急,真的!”
張邁說,這段時間關于重慶災情的報道一直見諸于雜志報端,自己雖然拼命壓抑住自己的情緒,“但一想起這么多老家的人在受苦受難,還是會忍不住哭”。這次她也是一接到賑災義演組委會的邀請,立刻就決定要回來了,“希望能夠號召更多人捐助災民”。
這次,張邁還特地為山城父老帶來了自己的歌曲《祝福重慶》,昨天上午,她還是請假趕回來的,“我是一名歌手,也是一名軍人,我要用我的歌聲為賑災奉獻一份力量!”她的這番話道出了參演藝人們的心聲。
畢竟,災難只是暫時的,大家齊心協力一起戰勝災難。歌曲掀起了晚會的另一個高潮,整個會場沉現在一片紅色的海洋當中,數不清的紅旗伴著歌聲飄揚在會場的每個角落,仿佛連現場的空氣中也充滿了重慶人民戰勝旱災的決心勇氣。
朱砂情牽兄弟姐妹
已經是著名民歌手的重慶妹子朱砂,也上臺獻唱了一首《我的兄弟姐妹》。朱砂在舞臺上不遺余力地呼吁現場觀眾,“重慶人的個性堅韌不拔,什么樣的天災人禍能難得住我們?”演出結束后,朱砂告訴記者,“因為我每天都要看新聞關注家鄉旱災的情況,所以我的心早就被楸得很緊,這次家鄉舉辦大型賑災晚會,我也是主動要求參加的,而且是一定要參加!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災區的父老鄉親獻出一份愛心。”
山野的愛一片真誠
“我上前天才知道消息,昨天就回來了。主辦方說要給我報機票的,我堅決不同意。要為家鄉賑災演出,哪能還叫老家人出機票呢?”一見到記者,山野就用家鄉話和記者聊開了。
重慶的旱災早就牽掛了全國人民的心,遠在北京的山野也一直在關注著家鄉的情況,一接到組委會的邀請時,他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
說起對家鄉和家鄉人民的感情,山野微笑著說:“我是個地道的重慶崽兒,我愛家鄉重慶,家鄉父老也一直在背后支撐著我,這次我參加‘夢想中國’的時候,家鄉的父老鄉親給我投了多少票?現在我當然要做出一點回報了!”
昨晚,山野演唱的是陶吉吉的《愛,很簡單》,選唱這首歌,也表達了山野一個小小的希望,“要知道,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只能人人團結在一起,一起努力,才有可能對抗這場天災。要有大家的一致拼搏,才能讓每個人都得到幫助,讓這個社會變得美好……”
重青報記者 張世韜
觀眾印象
愛,在每個人心中蔓延
演出開始后,記者就一直站在臺下,和數不清的觀眾一起,被臺上的表演所感動著。隨著夜色的降臨,聚集在解放碑旁的市民越來越多,在前一點的觀眾還能看到舞臺上的表演,但靠后一點的觀眾,就只能看到舞臺背后同步播放的大屏幕了。但不管是以哪種方式觀看,現場觀眾的參與熱情都是一樣的高漲。
演出剛一開始,就有一位棒棒兄弟大聲地叫出了韓詠秋的名字,隨后,整場演出都籠罩在這樣的激情之中。參加“夢想中國”的山野上臺后,吼出了“重慶人,雄起”的話,這話感染了在場所有的人。
記者隨后看到,越來越多的觀眾涌向了捐款箱。一位太婆細心地從褲袋里掏出一張包著的手絹,慢慢打開,將里面包著的幾塊錢全部投進了捐款箱里。
記者在現場還聽到不少觀眾對這種政府組織的義演表示了感謝,一位男青年告訴記者:“看到臺上演員的深情表演,想到災區人民正在經受的苦難,在同一個城市生活的我們怎能不獻上一份愛心呢?”
讓愛在我們的城市里蔓延,正是這場義演的目的。
重青報記者 張世韜
有一種感動叫青春
整個義演過程中,感動我們的不僅是跳動的組組數字,還有許多未曾被鏡頭收錄的細節。會場內,青年志愿者從下午就開始為活動而忙碌,手捧捐款箱6個小時,沒有人叫累;會場外,尚未還完借款的大學畢業生放棄了難得一次的“牙祭”,將口袋里全部積蓄投進積攢著愛心的小箱子……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芒,從這群年輕人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愛心、堅韌和感恩。
感動 何偉事跡激起全場掌聲
“有一位年僅29歲的救火英雄,用他的青春熱血和年輕的生命,再次為這座英雄的城市作證,這位英雄的名字叫做何偉。”昨晚,在晚會現場,當主持人含著熱淚,飽含深情地說完這段話后,全場一片熱烈的掌聲。
現場觀眾受感動
現場的一位姓張的女士滿面淚水,她說,這幾天報紙、電視上關于何偉的報道她都看過,看到這樣一個可親可敬的人為了人民的安全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她認為何偉是人民的好警察,也希望他一路走好。
昨晚,何偉的爸爸媽媽被請到了義演現場,當何偉的父親攙著痛苦的母親走上臺來時,何偉的母親一看到電視屏幕上兒子的照片,頓時泣不成聲。“何偉有一個愿望,就是希望我們老兩口下半輩子能幸福快樂”,母親說完這話又趴在丈夫的肩上痛哭。
何偉的父親說,兒子從小就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從小學到高中都是三好學生,本來是學醫,后來又踏入了警察行業,為的就是一個夢想,他選擇了這條路,現在又為了國家和人民犧牲,父母感到很自豪。何偉的父母想對天堂的兒子說,“兒子你累了,早點休息,你不愧為人民警察”。
英雄也有情和愛
何偉帶著對親人的愛和不舍,用自己的英雄壯舉忠實地履行了一名人民警察的神圣職責。他為了護衛家鄉的那一片森林而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何偉救火犧牲一事經報道后,他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人們也默默地為他祝福,希望他一路走好。
何偉是在8月19日早上零點5分走的,何偉的未婚妻在接受采訪時說,何偉是撐到這一天的,他等都要等到19日,19日對這對相愛的人有著特殊的意義,12月19日他倆相識相戀,他們準備在9月19日結婚的,為了兩人的相戀紀念日,何偉撐到了19日。重青報記者
堅持 志愿者捐款箱捧了6小時
從義演活動開始到結束,近6個小時的時間里,10多個穿著青年志愿者紅色T恤的青年顯得格外的醒目,手持流動捐款箱的他們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活動現場,“只要還有市民要捐款,我們都不會離開。”從渝中區趕到活動現場的志愿者蔣潔笑著說。
她告訴記者,這次前來義務工作的志愿者們都是來自大學生志愿服務隊,大家是主城區各個高校的學生,從主城區開始遭受旱災以來,大家便趁著假期參加了很多賑災活動,不少志愿者還到了災區,參加了當地的抗旱活動。
“我們有10多支青年志愿者到達災區,學醫的同學負責在災區參加當地的衛生、醫療、防疫服務工作,只要哪里有需要,我們的志愿者就會到哪里。”蔣潔說,剛剛從璧山回來的志愿者隊伍,不少同學在臨走前只給自己留了車費,余下的錢都捐給了災區。
在長達幾小時的采訪中,記者留意到,這些志愿者們拿著流動捐款箱不斷地穿梭于擁擠的活動現場,忙碌的身影一刻也沒有停歇,主辦方告訴記者,這群青年志愿者昨天下午4點不到便提前到達了現場,拿著流動捐款箱就一直沒有離開過活動現場,“即使我們給這群孩子送水過去,他們也只是簡單地喝上一口便繼續工作。”
重青報記者 王珊
放棄火鍋約會 情侶傾囊捐款
讀大學時曾接受過資助,青年希望借此回報社會
“算了,今晚的火鍋取消,晚飯隨便吃點。”昨晚6時30分,一個名叫蔡軍的青年,挽著女友的手,走到抗旱賑災江北分會場,往捐款箱里投入200元后,與女友攜手笑著離開。
吃火鍋“補償”女友
今年23歲的蔡軍,老家在云陽,去年畢業于重慶大學,目前在江北區一家事業單位上班。他的女友名叫黃燕,今年23歲,老家在開縣,去年畢業于重慶師范大學,是江北區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職工。蔡軍前段時間的工作很忙,直到昨日才有空陪女朋友吃頓飯,兩人在江北商業步行街逛了一陣,突然看到抗旱賑災江北分會場,被現場的氣氛感染,蔡軍突然想改變主意。他看到許多市民自發向捐款箱里投錢,摸摸自己口袋,里面還有200元,蔡軍心里開始犯難,到底是捐款呢,還是請女友吃火鍋呢。
此時,黃燕似乎看穿了男友的心思。她走上前,拉著男友的手臂說,走嘛,把錢包里的200元都捐出來,算一人100元,幫助災區群眾渡過難關,火鍋改天再吃吧。
見女友如此,蔡軍松了一口氣,他掏出身上僅有的200元,投入捐款箱。
受過資助想愛心接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蔡軍的老家處于云陽縣一個偏僻的農村,他靠借款讀完大學,借款現在還沒有還清。回憶起讀大學的經歷,蔡軍告訴記者,他剛上大學時,父母到處借錢,總算湊了5000元,但是還有1000多元的學費沒有著落。他的父親在重慶當“棒棒”時,認識了一位姓潘的女士,潘得知他家的困難情況后,主動借出3000元錢,幫助他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光。
蔡軍告訴記者,他目前住在江北區螞蝗梁,與人合租,每月交150元租金。為了省錢,平時衣服都舍不得買。他捐出的200元錢,是大半個月的生活費。蔡軍說,以前讀大學時,他受到社會上好心人的幫助。現在走上工作崗位,也應該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獻一點愛心,回報社會。
重青報記者 李天春 實習生 劉偉
青年齊心抗擊旱魔
重青報訊 (記者 文海軍 舒航) 在巨大的旱災考驗面前,青年就是“敢死隊”和“排頭兵”。昨晚,在“自強不息,人人重慶——2006年重慶市抗旱賑災大型晚會”現場,廣大青年團員、青年學生、青年企業家紛紛伸出援手,為全市抗旱大戰作出自己的貢獻和力量。
旱情發生后,各級團組織重點做好抗旱保飲水、抗旱防火災、抗旱防疫病、抗旱奪豐收、抗旱助困弱等方面的工作,組建了800余支青年防火突擊隊,10000余名團員青年活躍在璧山縣、沙坪壩區虎峰山、江北區鐵山坪等森林大火滅火第一線;組建了60余支青年醫務服務隊,400余名青年醫務工作者深入災區為群眾送清熱解暑藥;組建了3200余支青年抗旱送水突擊隊活躍在抗旱救災工作一線,10萬余名團員青年每天為災區人民群眾送去生活用水,許多大學生志愿者還義務當送水員,走街串巷為居民送水。
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更是發揚不怕苦不怕累,持續作戰的精神,日夜監守在崗位上,隨時奔赴抗旱第一線。為撲救山火,沙坪壩曾家巖派出所年僅29歲的青年民警何偉不慎摔下7米高的懸崖,致特重顱內腦外傷、左顱骨骨折、左肺挫裂傷,最后英勇犧牲。他的事跡感動著3000萬重慶人民,成為青年的楷模。
青年企業家獻愛心
“企業發展離不開社會,社會有了困難企業應當出力。”為這次賑災捐出15萬元現金的重慶鑫源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源公司)董事長助理湯獻華在事后接受采訪時說了這句話。
災區企業捐款救災
鑫源公司作為位于災區內的企業,對于災害帶給社會的壓力與痛苦有著切身的體會。但是,他們沒有等著社會的救助,而是用自己的行動來減輕社會的壓力。湯獻華說,鑫源公司的企業理念中把“鑫”看成了多種財富,財富中除了物質上的以外,還應該有知識、愛心、奉獻等,而這些財富的積累離不開社會的支持。而當支持自己的社會出現困難時,如果一個企業還坐視不管,那么這個企業不可能再有發展的空間,只有當企業與社會形成互動、互助、互愛時,才是一個完美的整體。
幫助不一定用錢體現
九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禾農資公司)昨天并沒有捐出現金,而是將價值10多萬元的化肥捐給了災區,因為在他們看來,化肥在災后對于災區農民來說比現金更為重要。
九禾農資公司負責人馬淑萍說,捐贈不一定非得是金錢,實用的東西對災區人民來說更急需,現在災后農民考慮的第一問題就是如何恢復生產,肥料對于農民來說最為直接、方便及時,他們作為服務于農民的企業,可以發揮自己的最大優勢,把災民最需要的東西送給他們,使災民們能盡快恢復生產,歸于正常。
據了解,現在九禾農資公司調集了近90噸的化肥,隨后將送往各個受災的地點。重青報記者
重青報記者 馬力 張敏杰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