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上海商學院教授顧國建 超市經營生鮮應該當做戰略來思考。 我的四個基本想法: 一、明晰超市經營生鮮食品的兩個戰略基點: 第二,從中外超市企業的競爭的現狀來看,在資金實力、業態規模、經營管理經驗等方面來看中國的超市企業明顯地出在弱勢地位,但是,中國市場發展的區域化特點、中國消費者消費需求習慣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飲食文化方面,這種飲食文化除了反映體現地區差異特色的“八大菜系”外,其后面的底蘊是深不可測的。 二、中國超市經營生鮮食品各種經營模式的比較與借鑒 1、“永輝模式”。福建永輝超市經營生鮮食品的經驗主要體現在: 5、“武漢中百模式”。這是一種連鎖超市參與城市農貿市場改造和管理的帶有很強管理創新特點的生鮮食品經營模式,其特點是: 三、中國超市生鮮食品經營戰略的深度思考 2、在中國“十一五”的發展規劃中,解決“三農”問題是一項國家的戰略,超市的生鮮食品經營戰略是完全可以對接國家的這一戰略。通過生鮮食品的基地建設可以促使農業的產業化發展,通過農副產品的深加工使之成為能在超市中銷售的生鮮食品就可以增加農副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民的收入。在超市生鮮食品經營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農業的產業化和農產品的深加工會得到真正推動,農民會擺脫小生產角色成為產業主人和員工的角色,農民的這種角色的轉變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至關重要。中國超市生鮮食品經營戰略要將取得農村土地的實際科學開發權作為一個目標,由此來探索農工商業的一條龍式的協調發展。我們必須相信農村土地的科學開發一定會比城市房地產開發熱回報要大得多。中國的連鎖超市通過生鮮食品經營戰略的實施,介入與參與到現代農業的建設之中,是一種能將農業與現代流通業對接的現實的方式。 3、中國的流通秩序整肅任重而道遠,超市的生鮮食品經營戰略向批發市場滲透,向農貿市場滲透可能是超市生鮮食品經營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從現實情況來看,向批發市場進軍效果則會顯著的多,因為這使得超市在一個地區內獲得了貨源優勢和競爭優勢,進一步發展經營的話批發市場會演變為農副產品的集散中心和配銷中心,這對超市的生鮮食品經營戰略的實施至關重要。中國現行的流通秩序整肅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是一個重要的任務,為什么出現整頓來整頓去效果不甚理想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兩類市場的組織與運行中缺乏具有組織化程度高、社會責任感強并具有規模化銷售網絡的流通組織。中國的連鎖超市要更積極地參與到對批發市場與農貿市場的改造之中去,這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社會使命。 4、從目前整個中國生鮮食品的供應鏈環節的現狀來看,每一個環節(生產、販運、市場交易、加工制作、批發銷售、零售銷售)都有機會來整合這一供應鏈,都有機會來取得這一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超市由于經營的連鎖化和規模化具有先機的條件,如果是一個地區集中發展和區域領先的公司則具有明顯的主導性整合優勢。就像我們今天在福建永輝和山東家家悅超市身上看到的那樣。我們要呼吁,中國的超市業界都來積極地投入到中國生鮮食品供應鏈的整合大潮之中。 5、中國超市生鮮食品經營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要把食品安全衛生放在首要的地位,因為超市是目前中國食品供應市場的領先者理當對消費者的健康負有重要責任,國家食品安全監督部門把超市作為主要的監控對象,我們超市要理解這是由我們超市的市場主力地位決定的。同時我們也要呼吁,國家食品安全監督等部門也應加強對社會其他食品供應單位的檢查監督力度,使超市在接受國家相關部門檢查監督時也能享受到平等的市場地位。 6、目前中國的大型連鎖超市公司在經過前階段的大規模跨區域發展之后都在進入調整之中。中國的超市公司必須要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和競爭戰略了。從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地區集中和區域領先的戰略應是未來中國超市公司發展和競爭的主要戰略。地區集中和區域領先的超市公司才能有條件實施生鮮食品經營戰略,而具有生鮮食品經營優勢的超市公司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國超市公司與外資超市公司的競爭戰略之一,就是實現各個地區集中和區域領先的超市公司的跨地區合作、聯合甚至一體化。這種戰略與抗日戰爭中根據地戰略有極大的相似之處,即市場的分割、擠壓和最后的勝出。 四、由超市生鮮食品經營而思考的零售業國際化與本土化,及對傳統商業精華的繼承 我們把中國超市本土化競爭優勢之一的生鮮食品經營歸納為: 對中國的超市公司來說,介入與主導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經營: 一可以使自己處在農貿市場和同行業的上游居以優勢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