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農村發展農家店或建物流中心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但同時也潛藏著一定的風險”,9月11日,福建省經貿委相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冷靜地提醒企業參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可能遇到的三個風險,即“物流成本大”、“市場具有不確定性”、“商品質量監控難”。
雖然如此,像福建永輝集團、福建省供銷系統等一大批企業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趨之若鷙地窺視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這塊碩大無比的蛋糕。11日,永輝集團董事長助理翁海輝雄心勃勃地向記者表示:“今年將爭取把試點‘農家店’的數量從現有的21家發展到50家。”
誘因:建“農家店”每店最高可獲4000元補助
商務部去年2月份推出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項目,是指經商務部同意備案的試點企業在試點縣(市、區)及縣以下農村地區以連鎖方式建設和改造流通網絡、發展新型流通業態的建設項目。包括建設區域性配送中心以及在鄉(鎮)、村建設或改造的連鎖“農家店”、“農資農家店”。這項工程著重引導城市連鎖和超市向農村伸展,最終目的就是讓有條件的農民在家門口購買到優質商品、享受便捷服務。按福建省政府的相關規劃,今后五年內,全省將建成達到商務部規范標準并經驗收合格的日用消費品“農家店”6000個以上。
為了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到“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中來,中央還給試點企業一定的財政補助:中央財政對試點企業2005年、2006年使用貸款建設或改造配送中心項目分別按不超過中長期固定資產投資貸款總額的2%和4%予以補貼。同時,中央財政對試點企業2005年、2006年建設的農家店,每個鄉級店補助分別為2000元和3000元,每個村級店補助分別為3000元和4000元。
為了推進該工程、省經貿委7月17日印發了《福建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細則》。細則明確規定,“對符合省定條件并驗收合格而未得到中央補助的配送中心,每個由省財政補助3萬元。符合省定條件并驗收合格、中央補助不到3萬元的配送中心,由省財政給予補足3萬元。”
到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省共有113家企業被列入了商務部2006年度“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企業名單,其中僅福建省供銷系統就有66家企業,占全省試點企業總數的58.4%。
有分析人士認為,不少試點企業之所以搶著“躋身”到“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中來,主要就是沖著資金補助和貼息貸款而來。不過,永輝集團等眾多企業對此斷然予以否認,翁海輝辯稱:“中央和省里的項目補助資金,頂多夠我們裝修個門面。我們之所以參與到‘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中來,主要就是看中農村潛在的市場。”
前景:農村市場是塊有待開墾的金礦
“中國農民人口占很大比例,農村是個很大的市場。就算商務部不提出這個‘工程’,我們也早就有向農村發展超市的計劃。去年正好商務部推出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這跟我們企業的發展思路不謀而合。于是,我們參與了進來。”翁海輝如是秉明了永輝進軍農村市場的真實意圖,“企業通過建在鄉鎮的配送中心(鄉級店)還可以收購一些農村的鮮活農產品,再通過冷鏈系統配送到城市超市,這樣就可以起到一點雙用(既買又賣)的功能。”
福建省經貿委相關負責人的一席話與翁海輝不謀而合:“一個企業決定在哪里開店,關鍵因素還是看當地交通的便利程度和有沒有市場潛力,看長期開下去能否賺到錢。如果企業在一個村級店投了10萬元錢,最終因欠帳、生意蕭條等原因虧損,其損失的豈止是政府補貼的那幾千元錢?”
“從經濟學上講,越是低收入者,消費傾向越高。我國農民人口占到總人口的70~80%,而農民又是低收入群體,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必將大大增強農民的實際購買力。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機。此時,企業完全可以借助吸收加盟店的形式來加速擴張。加盟店多了,不僅企業的采購量會大大增加,采購、運輸成本會得以降低,同時還可以促進企業規范化管理。企業要規范化管理,信息化的東西就必須得做,不然,怎么知道哪個點缺貨?”
在今年商務部核準的福建113家試點企業中,僅省供銷系統就占了58.4%。了解供銷系統發展背景的人不難知道,供銷系統能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中領舞作用決非偶然。
在計劃經濟年代,為了能到供銷系統工作,許多人擠破了頭。但在市場化進程中,供銷系統的日子每況愈下,一日不如一日。正因如此,現在縣級以下的供銷系統部門均已全部改制。
為了扭轉供銷系統的日子每況愈下的局面,省供銷社2002年開始啟動了“發展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傳統經營網絡”工程。去年,商務部推出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剛好給該社帶來了一個“咸魚翻身”的大好機遇,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供銷系統傳統的網絡優勢依然還在。難怪該社經濟發展處處長林勤提到這場“及時雨”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作為解放后建立起來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供銷合作社在縣、鄉(鎮)、村歷史以來就擁有比較健全的經營服務網絡。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供銷合作社的發展舉步維艱。去年商務部提出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給我們供銷系統迎來了一個打翻戰的良好契機,因此系統內企業參與的熱情都非常高。去年,系統內共有18家企業建設或改造了經驗收合格的‘農家店’1281家、配送中心12個,分別占全省申請補貼總數的79%和52%。”
風險:物流成本大市場不確定
省經貿委相關負責人在肯定農村市場是塊有待開墾的金礦的同時,也提醒企業到農村建“農家店”應注意該市場潛藏的三個風險:
首先,農村路況不好且路途遙遠,相對而言開店的成本就大,成本一大,利潤自然就小;
其次,農村城鎮化過程使得農村消費市場具有不確定性。在農村城鎮化過程中,農村有一定技能的年輕人都在不斷地往城鎮轉移,家里剩下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此大大削弱了農村常住人口的實際消費能力。再加上目前農民在子女教育和醫療方面的負擔仍然十分沉重,進一步導致了農民實物消費能力的降低。
另外,對加盟店管理不善,也會增添試點企業的經營風險。如果試點企業對加盟店進什么貨一概不聞不問,萬一加盟店進了假貨害了人,龍頭企業就要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
在商言商,翁海輝更擔心的則是物流中心用地這個瓶頸問題。他說,發展“農家店”前提條件是必須在鄉鎮建有物流配送中心,這樣才能向周邊“農家店”進行配送。目前大型連鎖超市在縣鄉一級大都還沒有這樣的物流配送中心,沒有這個中心,發展“農家店”的物流成本就很高。“作為一個商人,首先要考慮的是投入產出比問題,不可能為了響應國家的一個政策而不計成本盲目去建物流中心。再說,就算我們有心想在縣城或鄉鎮建物流配送中心,物流用地也存在很大困難,并不是想建就能建的。”
福建省供銷社在參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過程中一些困難也浮現了出來,其突出表現在“部分試點企業缺乏大型連鎖企業的管理技術和營銷理念,經營管理不夠規范,建設和改造‘農家店’、‘配送中心’等項目后續資金不足等”。
為了減少“農家店”的經營風險,永輝做法是不搞自營搞加盟。翁海輝表示,“對加盟店的進貨,我們要求他們80%~100%由永輝供貨。為了保證加盟店產品的質量,我們還對加盟店收取一定的押金,其目的就是防范不合格的商品流入加盟店。如果他們中個別人昧著良心去進偽劣商品,我們就會按相關加盟條款進行相應的處罰。”
福建省供銷社為了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這張牌,7月初,該社特意組織了部分市縣供銷社主任到浙江紹興學習浙江供銷超市有限公司發展農村連鎖經營、打造供銷連鎖品牌等方面的做法。該社同時要求各級供銷合作社在經營網點改造和建設過程中,采取供銷合作社企業投資、職工投資、股份投資等多元投資辦法,把發展村級綜合服務站與“農家店”的建設、改造結合起來,促進日用消費品和農產品的城鄉雙向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