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經營者的單打獨斗最終沒能敵過“農改超”的集團軍作戰。記者調查發現,廈門“農改超”生鮮超市試水近月之后,規模采購優勢已經初顯。
初顯集采效應
昨日,記者在官任路看到,在官任路過渡市場里售2.5元/把的空心菜,在民興生鮮超市官任店只需0.85元/把;過渡市場里售2元/斤的西紅柿,在民興生鮮超市官任店只需1.4元/斤。不只水葉菜,其它瓜果類以及豬牛羊肉的價格都有一定的落差。
而最近一段時間的暴雨天氣更給了民興生鮮超市以底氣。由于民興生鮮超市官任店在這段時間推出的“121種特價商品”,在暴雨天氣漲價期間依然堅持特價策略,其中蔬菜品種與過渡市場的價格落差更是懸殊,這對于本就風雨飄搖的過渡市場來說,在角逐中更是處于下風。
不只民興生鮮超市,記者了解到,永輝生鮮超市開在康樂新村的“農改超”試點,也給對手帶來了威脅。
在與永輝康樂店一路之隔的某果蔬銷售店,記者看到,這里光顧的消費者不多,生鮮區里的蔬菜和生鮮寥寥無幾。售貨小姐告訴記者,最近買的人少,所以進的菜品也少了。這與同一時段永輝超市里擁擠的人群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尚有發力空間
談到“農改超”生鮮超市初顯的規模采購優勢,廈門民興超市管理有限公司的高層坦言,“受益于這種優勢,現在差不多已能維持在收支平衡線上。”他認為,一旦商品結構調整到位,品類配備更加齊全之后,“農改超”生鮮超市的競爭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不僅于此牞據介紹,隨著網點布局的推進,民興生鮮超市里的廣告位和媒介也將實行商業化運營,這將給民生超市增加一筆不菲的額外收入。“它將使生鮮超市從單一依賴銷售商品收入向多種經營轉變。”民興超市的這位高管說。
難怪,官任路過渡市場的一位散戶經營者見到記者時大倒起“苦水”來:“民興超市近在咫尺,但價格相差懸殊,即使農改超辦公室不下令關閉,過渡市場里的經營者早晚也經營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