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農貿市場肉價上漲,“零利肉”是否仍在全面銷售、到底會持續多久,再次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昨日,市商委和各大超市負責人表示,誓將“零利肉”進行到底。
超市“零利肉”行動仍在繼續
“從執行‘零利肉’銷售至今,重百42家超市虧了8萬元左右,有消息說超市停止了‘零利肉’銷售,實在有點冤枉,我們很樂意公布超市的豬肉銷售賬目,以求讓市民了解實情。”談起“零利肉”的問題,重百副總賀勇感到有些委屈。
感到委屈的不只是重百。“豬肉銷售每天都要虧1000元左右,現在微調了價格,也剛好持平,要真退出了‘零利肉’銷售,我們早就可以在豬肉銷售上實現贏利了。”永輝超市負責人林春說。
超市和農貿市場的價差,也證實了超市負責人的說法。昨日,江北永輝超市的三線肉價格為每500克9.5元,比鄰近的建新東路農貿市場低了0.8元,精瘦肉價格為12.5元,比建新東路農貿市場低了近1.5元,平均下來每500克超市的肉價要比農貿市場低1元左右。
超市 “零利肉”既然不賺錢甚至虧本,為何超市方面仍在執行該措施呢?
重百用一組數據道出了“謎底”——從8月10日執行“零利肉”銷售以來,重百42家超市的客流量增長了35%左右,整體銷售利潤不降反升。“大量原本在農貿市場買菜的市民擁入超市,他們不可能都只買豬肉,順帶銷售其他商品填補了超市在豬肉上的虧損。”賀勇稱。
不掛標牌不等于未售“零利肉”
事實上,超市難見“零利肉”招牌,也是造成市民誤解“零利肉”消失的又一原因。
新世紀連鎖超市張經理解釋稱,不掛標牌不等于未售“零利肉”。新世紀連鎖超市有40多家店,假如每個店都懸掛大型的零利肉招牌,公司肯定會花費上萬元的招牌制作費。況且,“豬肉零利潤”銷售行動只是超市自愿參與行為,政府并未撥出一分錢用于 “零利肉”招牌的制作,在超市豬肉銷售未贏利的前提下,公司肯定不會再增加“負擔”去制作招牌。
“其實,掛不掛‘零利肉’標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民買沒買到便宜的豬肉。”永輝超市一負責人說。
“零利肉”不等于不調價肉
為何執行了“零利肉”銷售行動的部分超市豬肉價格也有小幅上調?市商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零利肉并不表示價格一直不變,市民對此可能有些誤解。”
該負責人再度重申“零利肉”的真正意義——— 銷售價格由進價加上運輸等合理的費用構成,超市將應獲得的利潤讓利給消費者。最近豬肉的批發價上調了,超市零利肉的成本自然隨之增加,如果進價上調了,超市仍保持價格不變,肯定會存在大幅度虧損,那豈不成了 “負利肉”?
他同時表示,受上游生豬收購價和批發價影響,超市豬肉價格出現波動屬正常現象。不過,最新的調查顯示,并無超市退出“零利肉”銷售,這樣的情況將會繼續保持,直到肉價穩定下來為止。
(記者 何 駿 實習生王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