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有望邁上1000億元臺階。有觀點認為,對于傳統零售商而言,生鮮不僅是行業內競爭的焦點,也是對抗電商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甚至有人提出了“生鮮活、賣場活”的論斷。因為生鮮重復購買率高、周期短。如果做得好,對于增加用戶的黏度、忠誠度,都有很大的好處,能夠為賣場帶來客流。然而,被傳統零售業當做攢客法寶的“生鮮食品”,近年來也被電商瞄上了。而線下超市為對抗電商沖擊,亦紛紛進一步加碼生鮮業務,發揮自身優勢。一時間,線上線下生鮮大戰熱火朝天。
永輝——農超對接基地
1.與上蔬公司合作開設“生鮮超市”進軍上海市。
2.加快后臺和物流建設,在上海寶山區已建立一期面積50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
3.永輝超市在全國建立150多個農超對接基地。與約7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種植養殖大戶對接。
物美——生鮮事業部
2013年4月1日,物美商業成立生鮮事業部,從商品結構、定價策略、精準訂貨、及時補貨、細化陳列、分級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改良。生鮮品類的自營銷售額占比由不足50%提升到近70%。2013年12月,物美商業集團副總裁于劍波稱,物美已經由以雜貨、百貨為主體轉型為以生鮮為龍頭的快速消費品銷售模式。
重百股份——生鮮采購競價平臺
1. 重百股份超市事業部投入重慶首個生鮮采購競價平臺。
2.在部分中心商圈的重百、新世紀超市門店服務臺,市民通過掃描商品上的追溯碼,可以查到自己購買產品的源頭產地等情況。
家樂?!r早市
1. 家樂福主管表示,目前積極擴展小型店,以超市生態經營,生鮮和熟食都是主角。
2. 武漢家樂福將顧客帶到蔡甸農場踏青采摘,現場買菜。
3. 石家莊家樂福保龍倉柏林店推出生鮮早市。
百大易商城——入駐京東開放平臺
合肥百貨旗下百大易商城擬以“中國特產安徽館”的形式入駐京東開放平臺,充分依托公司零售、農批市場業務等資源,重點開展安徽省名特優特產及安徽區域生鮮經營等網絡布局和銷售。
永旺——高端生鮮
1. 永旺將生鮮食品作為促銷的主打產品。朝陽大悅城永旺超市,“生鮮食品”促銷成為周末的必修課。
2.永旺青島中心廣場店引進“美思佰樂”,搶灘高端生鮮超市。
聯華超市——生鮮基地
聯華超市通過農超對接建立了319家企業生鮮基地,旗下便利店對鮮食盒飯等即食商品引入新供應商。
京客隆——生鮮采購直配到店
京客隆通過擴大蔬菜基地和駐地采購直配到店的比例,減少蔬菜流轉環節,降低損耗。同時加強生鮮的價格管理。
中百倉儲——生鮮物流園
1.中百集團在武漢江夏建生鮮物流園,服務旗下超市業態。
2.中百倉儲網上超市引入生鮮、快捷菜、早點等
沃爾瑪——生鮮配送中心
1.沃爾瑪在中國設立了5個干貨配送中心和6個生鮮配送中心,在廣東的生鮮配送中心試行水果冷鏈配送。爭取到2014年底,沃爾瑪的冷鏈配送系統覆蓋全國所有門店。
2.春節期間,全國400家門店推出“生鮮早市”特賣時段:在每天上午10點前,“生鮮早市”標牌區的指定蔬菜、鮮肉及海鮮類產品以特惠價銷售。
3.2013年12月,沃爾瑪宣布,山姆會員網上商店進一步擴大上海站和深圳站的生鮮直送服務區域。
線上電商發力生鮮市場
1號生鮮——原產地特供基地
1.1號店生鮮采取原產地特供基地模式,目前1號商城比較成熟的項目有山東沂蒙的生態黑豬特供基地。直供基地采用1號店物流體系和第三方物流相結合的模式。
2.1號店在北京的生鮮業務全面采用戰略合作伙伴——沃爾瑪的供應鏈。
3.依靠1號店自身“4+1”管理模式(即4重監管+違規處罰模式:在供應商審核、產品入庫檢查、存儲配送管理、售后產品質量問題處理及追溯4個階段進行監督保障,對違規供應商處罰),對供應商和產品管控。
廚易時代——廚易站
1. 廚易時代采用社區建廚易站的方式來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通過與社區所在便利店合作、在社區建廚易站,實現定點定時一日三餐配送。
2.針對用戶收入水平和消費習慣的差異,對產品進行了細分,為年輕白領和雙職工家庭提供半成品菜和加工菜,而對于買菜時間充裕的老年人群體,則提供在價格上具有優勢的、更大眾化的產品。
甫田網——投資和控股農場
通過投資和控股農場來保證產品的品質和有序的供給。對一部分農場,甫田網用獨家買斷的方式與之合作,而另一部分則是通過投資獲取決策權。由于對農場有十足的掌控,即便是未來甫田網的采購量成倍增長,供貨這塊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順豐優選——季節性預售直供
1.平臺品類定位在高附加值產品,高客單價降低了單位訂單的物流成本的虧損風險。
2.采用配合季節性的直供模式,荔枝、大閘蟹等季節性產品的預售直供。
沱沱工社——建立清退機制
1.上游自建一個1000多畝的農場,打自有品牌銷售,其余產品由供應商提供;以有機為主,其次是綠色安全食品。
2. 建立“清退機制”,一旦顧客反映產品出現問題,就放棄這個供應商;
3.建有4000余平米,集冷藏、冷凍庫和加工車間為一體的現代化倉儲配送物流中心。
鮮直達 ——自建配送團隊
1.依托北方最大蔬菜產地山東濰坊,基地直供。
2.自建50人的配送團隊,保證頭天下單第二天早上送達。
生鮮“超市”困境
1.毛利率普遍偏低。
與電商做生鮮高毛利率不同的是,傳統超市企業目前經營的生鮮品類毛利率普遍偏低。這使得目前超市的生鮮品類基本都是虧損的狀態。
2.中間環節成本投入高
做生鮮不僅需要專業的食品采購人員,還需要一流的物流和配送體系,并且能夠讓蔬菜、瓜果第一時間就從田間到餐桌,還要保證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能確保農戶的利益,自己扛虧損的壓力。這一系列的環節,都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
3. 電商沖擊
到了2013年,一些主流電商的“生鮮超市”紛紛上線,部分電商為爭奪市場,價格比超市便宜,分流了部分超市人流。
生鮮“電商”困境
1.冷鏈物流是生鮮電商的最大制約。
網購一般三天收到貨物,但對于生鮮來說,三天的時間太長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將生鮮電商局限在本地化里面。另外最大的挑戰是成本高,包括固定資產投入、溫控設備成本(冷藏箱、冷凍箱、冰盒、冰袋等)、人力成本、天氣成本等,此外還包括能耗、商品損耗等供應鏈管理的成本。此外,冷鏈物流下沉依托于當地經濟狀況、訂單規模,難以下沉至三四五線城市。
2.盈利模式難探索
生鮮電商的盈利模式都是電商網站的模式,找不到一個核心的盈利模式,被模仿被超越是正常的。
3.用戶習慣以及信任
生鮮電商用戶習慣的改變比起其它更加的困難,生鮮的購買者都是需要來做飯吃,需要的是快新鮮,而且用戶習慣是線下購買生鮮,線上購買人群匹配會少很多,造成了生鮮電商單子分散多,造成配送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