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副局長盧艷剛做客中國訪談,就中國食品安全現狀發表意見。
針對老百姓挑選食物時應注意什么的問題,盧艷剛介紹,消費者應樹立良好的消費理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要提倡理性的、健康的、科學的消費方式,掌握一定的消費方面知識。
消費者應破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如果消費者知道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可能對消費會有積極的作用。比如有些食品添加劑,只要是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并且在限量標準的范圍內使用和添加,那這種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劑都不能使用。
盧艷剛建議消費者選購食品時,主要要注意四方面問題:
一是可以進行感官方面的初步鑒別,比如腐敗變質、霉變的、混有其他異物的食品不要進行購買,這是對食品直觀的感覺。
二是在挑選食品的時候要看一下包裝,看包裝是否完整,有沒有破損,印刷是否規范,避免買到假冒偽劣食品。
三是要看食品標簽和說明,因為標簽和說明反映了食品質量很重要的方面。比如我們國家對標簽和說明的標注都做了明確規定,食品的名稱、凈含量、固形物的含量、生產者的名稱、地址、生產日期、配料表、保質期、保存期、食用方法以及產品的標準號這些必須在食品包裝上進行標明。食品標簽與包裝容器,食品容器不能分開,比如礦泉水,上面有標簽內容,必須把標簽貼在礦泉水瓶子上,如果把標簽放到旁邊按規定是不允許的。上面的計量單位也應該是國家規定的計量單位,比如毫升、公斤,這方面也要注意一下。
四是要注意搜集媒體上政府部門發布的食品質量信息,比如工商部門在集貿市場、商場、超市都設立了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欄,在這上面定期公示不安全信息,進行消費提示和警示,消費者在購買食品的時候可以事先看一看這方面的內容。
最后,消費者盡量到證照齊全、主體資格合法有效的經營場所選購食品,而且要選購正規經營廠家生產的質優價廉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