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調和油究竟有是花生油還是調和油?”相信不少消費者被這一問題困擾已久。目前,國內調和油市場品種繁多,調和油質量問題頻頻引發群眾質疑。調和油國家標準在去年起草后,日前再次傳出行將出臺的消息。業內人士指出,調和油國標正式實施,將促進國內食用油企業的優勝劣汰,質量低劣、任意標注成分的產品,也將在國家明晰規定下被“掃地出門”。
標明成分是革命性創舉
由于調和油質量問題持續受到關注,業界對調和油國標出臺呼聲日漸高漲。據悉,調和油國標討論自去年1月便已開始啟動,3月調和油國家標準討論稿隨即出臺。知情人士透露,按照常規的標準頒布進程,調和油國標的出臺將臨近。
作為被稱為起草時間最長的國家食用油標準,調和油國標的內容一直備受消費者和業界關注。本報記者獲悉,該國標的討論稿中最受矚目的,是新國標將會強制要求企業標明調和油的產品配方與比例。以往,由于調和油的產品配方不強制公開,一些廠商為了降低成本,傾向采用成本較低的油種作為調和油的主要成分。另外一些則廠家肆意夸大宣傳單種油的含量;更有一些不法廠商用低廉有害的花生香精摻入調和油中。
有鑒于此,國標規定調和油包裝標簽上必須標明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油種占調和油總體含量的百分比。而且,其他成分的名稱與含量也必須標出。消費者在購買調和油的時候將不再感到茫然未知。
此外,國標規定,為保證品質的穩定性,企業必須保留每個批次原料的樣品以備作抽查。
國標促進優勝劣汰
國標出臺,將改變目前不法企業利用低劣調和油充斥市場的局面。大型企業皆認為,國標出臺將會導致國內油企的重新洗牌。
以往,調和油行業一直根據1998年制定的食用調和油行業進行管理。以棕櫚油和菜籽油等廉價油料為主要成分的“調和油”,一直在食用油市場占據一角江山。國標出臺將使這些低劣產品再難混跡油市。行業領軍金龍魚的有關負責人指出,國標出臺有助市場實現有序經營,讓劣質產品在明晰的游戲規則下淘汰出局。
企業間的優勝劣汰,市場重新分配,將在國標出臺后得以更全面的體現?!靶聵藴食雠_后,肯定會淘汰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小企業,大企業則會有更大的新市場。”河南省質監局負責人對外表示,調和油新國標正式實施,對行業無疑是一次大洗牌,那些靠著標準缺失在鉆漏洞的小企業,將失去生存空間。
調和油市場混亂
其實,調和油市場的現狀較為混亂,行業亟待國標出臺后的規范。
目前,市面上的食用調和油種類繁多,品質參差不齊。據悉,各品牌調和油中的單種油數目不一,有的由6至7種油調和而成,有的甚至高達十多種。不同品牌調和油的市場售價差可能達到2至3倍。
如今在市面上銷售的調和油品類五花八門,在調和油前面冠以“花生”、“花生濃香”、“葵花原香”、“葵花籽”等名號的調和油比比皆是。顧客對此標注的理解方法也多種多樣,大部分認為配料表中列在第一位的成分應該是占最大比例的,因此認為給多一點的錢購買也可以接受。另外一些顧客則表示,由于詢問銷售人員時,會得到配方需要保密的回復,因此希望調和油產品能標出各種油的具體比例,讓人一目了然。
利潤推動是混亂主因
為什么有企業會打出擦邊球,將旗下產品在“調和油”的前面加上更名貴油種的銜頭呢?業內人士一針見血指出,這是因為不同油種的原料價格相距甚遠。
上海糧油行業協會秘書長趙志偉指出,在調和油市場上,不乏貓膩存在。調和油中各種油的成分兼有,國家目前不強制要求標示成分配比,那么不良廠商“搗漿糊”就較容易:加較低成本的油種的比例,再在產品名稱前冠上更有品質感的油種的名號,就能賣出較高的價錢。
以花生油和大豆油為例,兩者的價差巨大,前者的價格大約是后者的兩倍。根據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國內豆油的零售價格為9.77元/升。花生油的零售價格則高達19.31元/升。
業內人士指出,大企業和知名品牌一般不會采取這種做法。但一些不負責任的小企業,其花生調和油中的花生油成分極少,甚至是不放一滴花生油,而是加入少許花生香精冒充花生調和油,欺騙消費者。
趙志偉表示,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出臺,提出調和油要標明成分配比,能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等合法權益受保障。由于相關部門還要對征求意見稿進行討論和審核,因此最終的標準細則現在還無從知曉。但用來冠名調和油的那個油種的成分,應該占較大的比重。
由于目前調和油國標尚未正式出爐,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現在購買食用調和油,還是認準大企業的知名品牌更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