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最早進行食品召回的省市之一,上海市質量技監局在食品召回方面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和心得。
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處副處長忻元慶給記者講述了一個真實的食品召回案例。去年下半年,上海質量技監局接到市民舉報,稱某食品企業利用過期霉變原料生產食品。接到舉報后,該局立即組織稽查人員到企業現場檢查,發現情況屬實,且大部分產品已經流入市場。通過該局下屬的食品安全風險評價管理中心評估證實,使用了過期霉變原料的食品會對消費者身體健康造成損害,必須進行召回。經過食品突發事件應急處理中心和企業的協商,企業表示愿意主動召回。于是,企業一方面馬上在當地的報紙上刊登召回公告,通知凡是購買了該食品的消費者可以到超市進行退款。另一方面通知全國主要的銷售渠道收回產品。隨后,食品安全風險評價管理中心對召回的食品進行了檢測,確定召回效果,并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還根據法規的規定,對企業處以罰款。
忻元慶認為,從已有的食品召回案例來看,設立食品安全風險評價管理中心和食品突發事件應急處理中心是非常必要的。“食品召回的關鍵在于‘定性 ’,召回完畢之后也需要評估效果,這些工作都需要食品安全風險評價管理中心來做。而食品突發事件應急處理中心則是負責食品操作的具體工作,可以做到專人負責,隨時待命?!?/FONT>
經過幾次食品召回的實戰操練之后,忻元慶還發現了食品召回工作中存在的三個難點:一是對不安全食品的定性非常困難?!暗降资裁词遣话踩??這個問題在《食品召回管理條例》中并沒有一個具體可操作的標準。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地對待同一種食品很可能出現不同的態度。”二是食品較之汽車、玩具,保質期短、容易消耗,且無法取得用戶信息,這就給召回結果評估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你根本不知道那些沒有被收回的食品是已經被吃了,還是放在冰箱里。”三是企業對于食品召回的態度過于片面。企業普遍認為,一旦宣布召回,就是對企業形象和聲譽的毀滅性打擊,所以以各種辦法逃避或推辭召回。“實際上,企業主動召回也是一種危機公關,這樣可以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負責任的形象。”
背景鏈接:食品召回在美國
據新華社報道,11月25日,一個名為美國食品集團的美國公司證實,它已召回約4350公斤被懷疑含有大腸桿菌的牛肉餡,已有2人食用這種牛肉餡后染病。美國農業部下屬的食品安全及檢驗局表示,這批牛肉餡被懷疑含有O157:H7型大腸桿菌。這種病菌常見于牛等溫血動物的體內,人們往往因進食未熟透的食物而染病。
據悉,今年以來,美國已發生多起食品召回事件。最近一起發生在11月初,當時美國通用磨坊食品公司召回500萬份被懷疑含有大腸桿菌的冷凍比薩餅。
在美國,對人體造成損害,或者可能造成損害,或者不符合技術、質量標準的食品被稱為“問題食品”。大量的“問題食品”是通過生產商或者經銷商志愿的召回措施來銷毀的。
美國判斷食品是否是“問題食品”的信息來源有四種:(一)生產商或者銷售商通報其食品的可能危害;(二)管理機構采樣檢查中發現問題;(三)現場發現問題包括假冒偽劣;(四)國家和地方機構發現的流行病涉及食品的問題。
美國農業部下屬的食品安全及檢驗局如果發現可能的不安全食品,會進行一項預調查,預調查的步驟包括:聯系生產商、了解更多的信息;訪問聲稱遭受不潔食品傷害的消費者;采集和分析樣品;收集和證實可疑食品的信息;與派駐現場的檢察官討論;與州和地方衛生部門保持聯系;以及將有關事件記錄在案。
一旦決定召回,食品安全及檢驗局就在其官方網站上以“新聞”和“召回通知”兩種途徑發布。涉及召回的新聞還在銷售地的媒體上發布。
為保證召回實質有效,食品安全及檢驗局還設立了專門的食品召回執行部,對生產銷售商的召回行為充分地檢查和核實,以確保召回行動最終得到落實。如果企業不服從政府強制召回命令,不但問題食品被沒收,相關企業將受到更嚴厲的經濟處罰。
來源: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