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在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整治中堅持集中整治和建章立制同步,新建1950項新制度構建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長效機制,日前得到國務院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抽查驗收組的高度評價。
2007年8月,福建省根據國務院要求開始對全省農產品、水產品、生產加工食品、食品生產小作坊、流通領域食品、餐飲消費、藥品、豬肉、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產品、進出口產品質量安全開展專項整治。
福建省常務副省長張昌平說,在整治中各部門堅持標本兼治,不斷探索創新,及時總結工作實踐中的有效做法和經驗,著力構建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長效機制,新建了1950項制度,修訂完善了2600多項制度。
福建省質監部門和藥監部門為解決基層監管力量不足的問題,探索建立了“專職監管員+鄉鎮監管員+兼職協管員”的監管模式,目前全省已聘請食品安全協管員1678名。
在農產品生產與監管方面,農業部門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范圍擴大到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
在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方面,工商部門推廣改造升級后的“管家婆”管理軟件,使之自動生成符合工商監管要求的購銷臺賬,所開出的供貨憑證又能作為食品銷售者的進貨臺賬,實現了行政監管行為與食品經營行為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