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豆制品行業健康發展,春節前夕,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對部分“年貨”食品進行了國家監督專項抽查。其中,豆制品共抽查了北京、河北、天津、吉林、遼寧、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西、湖南、陜西、山東等13個省、直轄市72家企業生產的80種產品(不涉及出口產品),產品實物質量抽樣合格率為97.9%。
此次抽查依據強制性國家標準GB2760-1996《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11-2003《非發酵性豆制品及面筋衛生標準》、GB2712-2003《發酵性豆制品衛生標準》、GB7718-2004《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定的要求,對豆制品產品的感官、總砷、鉛、黃曲霉毒素B1、防腐劑(苯甲酸、山梨酸、脫氫乙酸)、甜味劑(糖精鈉、安賽蜜、甜蜜素)、蘇丹紅(Ⅰ-Ⅳ)、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標簽等20個項目進行了檢驗。經檢驗,涉及人身健康的主要安全項目黃曲霉毒素B1、蘇丹紅(Ⅰ-Ⅳ)、重金屬含量等指標全部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的要求。
抽查中發現的主要質量問題:
1、少數產品微生物指標超標。強制性國家標準GB2711-2003《非發酵性豆制品及面筋衛生標準》規定,定型包裝的非發酵性豆制品的菌落總數應≤750cfu/g。強制性國家標準GB2712-2003《發酵性豆制品衛生標準》規定,發酵性豆制品的大腸菌群應≤30MPN/100g。抽查中有少數產品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超標,其中有1種茶干產品的菌落總數實測值為2900000cfu/g,超過國家標準規定要求的3866倍;有1種霉豆腐產品的大腸菌群實測值為11000MPN/100g,超過國家標準規定要求的366倍。
2、個別產品超范圍使用防腐劑或甜味劑。強制性國家標準GB2760-1996《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豆制品中不允許添加苯甲酸和糖精鈉。抽查中有少數產品檢出苯甲酸和糖精鈉。
3、個別產品標簽標注不規范。產品標識是消費者了解食品信息的主要途徑,不規范的產品標識不能如實反映產品的全部真實信息。強制性國家標準GB7718-2004《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定,若在食品中使用了防腐劑或甜味劑,必須在標簽配料表中明示。抽查中有個別產品標識標注不規范,主要是未注明食品添加劑的具體名稱。
針對抽查中發現的主要質量問題,國家質檢總局已責成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嚴格按照產品質量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抽查中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企業依法進行處理,限期整改。同時,對抽查中質量較好的企業,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消費。國家質檢總局將繼續對豆制品產品質量進行跟蹤抽查,促使豆制品行業整體質量水平的提高,為消費者創造放心滿意的消費環境。
另外,豆制品是以大豆或其他雜豆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產品。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可分為發酵性豆制品和非發酵性豆制品。發酵性豆制品是原料經發酵制成的豆制品,如腐乳、豆豉、納豆等;非發酵性豆制品是以大豆或其他雜豆為原料制成的豆腐,或豆腐再經鹵制、炸鹵、熏制、干燥而制成的豆制品,如各種豆腐干、豆腐絲、豆腐皮、腐竹等。
消費者在選購豆制品時注意以下幾點:
1、選購時最好到大型商場和超市選購知名企業生產的名牌產品。
2、盡量選購預包裝產品。
3、產品標簽上應標注食品名稱、配料清單、凈含量、制造者、經銷者的名稱和地址、日期標示和儲藏說明等內容。特別要注意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盡量購買近期生產的產品。
4、袋裝產品不得有漲袋現象,漲袋產品不能食用。
5、包裝產品一旦打開要盡快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