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測試18個來自超市及街市的蔬菜及水果樣本,在其中15個樣本發現共38種殘余農藥,當中4個樣本含有逾10種農藥,包括一款來自超市的油麥菜和小棠菜分別有17種及12種殘余農藥。另有超市出售的豐水梨含有被世衛組織列為高毒類的“殺撲磷”,可干擾神經系統,對兒童有長遠影響。團體指出,“溝藥”會生成相互效應,令毒性倍增。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綠色和平在惠康超市廣華街和上海街分店、百佳長發恏分店、吉之島藍田店及石塘咀街市抽取18個蔬果樣本,發現蔬菜“溝藥”情況普遍,惠康出售的油麥菜及百佳出售的小棠菜,更分別含有17種及12種農藥殘留。綠色和平項目經理張韻琪指出,雖然驗出的農藥未超標,亦不是香港禁藥,但農藥混合使用及被人體吸收,可能會出現相互反應,“生成的毒性并非1加1等于2,有機會是等于3。”加上市民體質不同,對健康的影響亦難以預測。
另外,團體在超市出售的豐水梨驗出有機磷類農藥毒死蜱和殺撲磷,而殺撲磷更被世衛列為高毒類農藥,香港的農民需要注冊方能使用。張韻琪指出,有機磷類農藥可用作制造神經毒氣,毒性高,可能干擾神經系統,影響心臟、呼吸系統和視力,對兒童大腦及生育系統的影響較大。
張韻琪又批評,當前食物安全中心采用“最高殘余限量”檢測蔬果農藥不夠客觀,因市民長期服食含農藥殘余的蔬果會積聚毒素,建議當局響應世界衛生組織呼吁禁用、禁售毒性高的農藥。她又說,部分超市雖然對蔬菜設立追溯系統,但水果則未有此系統。
食物安全中心發言人指,當局已向立法會提交《食物安全條例草案》,目的是引入食物追蹤機制,另外又指除害劑的使用不可避免會令食物含有少量殘余,但只要農民遵照規范,低殘余量并不會影響市民健康。
惠康超級市場市務董事趙敏表示,集團設有“好農夫”耕作系統,記錄蔬菜的批次及來源農場,來港后亦會抽樣檢測,保證食物安全。百佳發言人則稱,超市的蔬果均沒有含香港禁止使用的農藥,并已跟隨當局的要求及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