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單】處罰
一、發布監管公告或向社會公開曝光。
二、2年內不得承擔重大活動餐飲服務接待任務。三、存在其他違法違規行為,從重處罰。
四、3年以內連續3次以上(含3次)列入監管“黑名單”的餐飲服務提供者,不予延續餐飲服務許可證。
部分臺灣飲料添加塑化劑引發的風波已演變為重大食品安全危機。昨天,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信用檔案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征民意。餐飲企業存在濫用食品添加劑等行為,擬列入黑名單從重處罰。
建信用檔案監管食品安全
征求意見稿提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建立監管信用檔案,支持和鼓勵建立電子監管信用檔案。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信用檔案包括餐飲單位行政許可情況,主要含餐飲服務提供者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或業主)等資料。還包括日常監督檢查情況、查處違法行為情況、舉報投訴處理情況、被列入黑名單的餐飲服務提供者的公告及曝光情況等。
闖13條“紅線”將進黑名單
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建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信用黑名單制度,加強對失信企業的監管,倡導誠信經營。涉及黑名單的行為有13條,其中3條均涉及添加劑,分別為:用非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以及濫用食品添加劑的;未按規定備案和公示食品添加劑的;采購和使用國家禁止生產經營或來源不明的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
關注塑化劑
疾控中心監測食用油查塑化劑
針對當前的塑化劑風波,中國疾控中心已將其納入風險監測當中。目前,已開始對食用油進行監測,如發現存在塑化劑過高等問題,將向社會預警。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食品所研究員劉兆平介紹,按照規定,食用油的桶是不能添加塑化劑的,如果商家在其中添加了,通過監測食用油就可以查出來。
兩類保健品含塑化劑停產下架
昨天,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暫停生產銷售含鄰苯二甲酸酯(即塑化劑)的保健食品。
國家食藥監局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藥監局(藥監局),有關單位根據衛生部2011年第16號公告,決定暫停生產銷售含鄰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進一步加強保健食品監督管理,確保產品安全。
通知指出,暫停生產協和牌靈芝孢子粉片(國食健字G20070306)和美中清素牌多種氨基酸片(國食健字G20100217),對市場上正在銷售的上述兩個產品立即下架。通知要求,凡配方中含鄰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相關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應立即暫停生產,對市場上正在銷售的產品立即召回。
全國食品相關行業排查塑化劑
昨天,國家質檢總局部署在全國范圍內對相關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的全面排查。凡是發現食品、食品添加劑中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將立即查封處理,查清問題原因和原料采購來源、產品銷售去向,發現非法添加的立即移交司法機關予以嚴懲。
質檢總局要求,重點檢查相關企業有無采購或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有無使用臺灣問題企業生產的“起云劑”等情況,凡發現食品、食品添加劑中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將立即查封處理。
專家觀點
塑化劑可代謝微量無需恐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劉兆平說,塑化劑作為一種環境激素,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氣、土壤和水中都有塑化劑的存在。微量塑化劑對人體健康沒有明顯影響,微量攝入無需恐慌。
劉兆平介紹,根據對動物實驗的觀察數據,可發現在猴子體內的微量塑化劑在24小時至48小時內可以排出體外。目前,世衛組織對塑化劑DEHP規定的每日耐受攝入量為每公斤0.025毫克。專家解釋說:“這意味著,體重60公斤的人,如果終生每天攝入塑化劑1.5毫克至8.5毫克,才可能導致明顯的健康損害。”
專家也同時指出,大量攝入塑化劑可能干擾內分泌,影響生殖和發育。因此,塑化劑禁止用于食品,也不可用于脂肪性食品以及嬰幼兒食品的包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