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食品安全檢測應從當前對終端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測,推前到生產源頭的現場檢測,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源頭快檢篩查與實驗室儀器分析檢測確證相結合的檢測模式?!?月19日,在儀器信息網主辦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論壇上,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農業儀器分會和檢驗檢疫儀器分會副理事長蔣士強認為,這是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必須實行的重要轉變。
蔣士強從事農業、生物技術、檢驗檢疫和環境檢測中的科學儀器與測試技術研究已30多年,近十年來主要關注食品和農產品安全保障體系與檢測技術的研究,是發改委、科技部、農業部、工信部、質檢總局5個部門的咨詢專家。在本次論壇上,蔣士強發表了題為《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在我國的特需性及主流技術進展》的演講。
蔣士強認為,我國農產品、食品的生產和供給渠道多、數量大、規模小且分散。目前,我國的實驗室儀器分析檢測中,樣品前處理耗時較長,檢測儀器和試劑成本較高,操作較復雜,通量較低。因此,從生產源頭開始全面、及時地監控食品安全,發展快速、方便的現場檢測與篩查技術,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義。但他同時強調,快檢技術必須與實驗室分析儀器的檢測相結合?!翱鞕z結果為陽性的樣品必須用實驗室標準檢測方法進行確證;快檢結果為陰性的產品,也要按比例抽檢后用標準檢測方法檢測;同時,快檢方法還需與標準方法進行比對?!笔Y士強認為,只有這樣,源頭快檢篩查與實驗室儀器分析檢測確證相結合的檢測模式才是完善的。
快速檢測和篩查的技術和儀器設備在國外也很受重視。蔣士強舉例說,一次進樣可檢測數百種殘留物及其代謝物的多殘留分析技術與儀器在國外已成主流;一天可檢測數千份樣品的生物芯片分析系統和以新一代表面等離子共振分析儀為基礎,集免疫敏感芯片、微流控、納米技術、分子印跡為一體的儀器,也已被視為未來實驗室快速檢測和篩查儀器的發展方向;在規?;称飞a現場,在線的質控技術與設備則被視為建立食品良好生產規范和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的重要環節和措施。
目前用于快速篩查與現場速測的技術與儀器很多,但技術發展成熟的并不多。我國的企業近幾年在這方面已有了較大發展,有的已經實現產業化,有的正在研發中,有的還需進一步完善和拓展。
蔣士強認為,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設備是許多成熟技術、設備與新方法、新技術的整合,并在其基礎上的衍生和發展。今后還會有更多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新材料不斷涌現,大大改進現有快檢技術與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