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民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印象,小區周邊的超市似乎是包羅“百貨”的,開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后來又有了魚肉蔬菜、冷飲熟食……需要什么生活用品,跑一家超市就都備齊了。但現在,一些居民小區邊陸續冒出了一些“另類超市”,專售某一類商品,如鮮花、文具、床上用品……如今還有了水果超市,讓市民感到意外的驚喜。
首家水果超市開進社區
這些天,青山區23街坊的居民王京京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下班要先去其家附近的“綠果園”超市轉轉。那是家開業才10來天的專賣水果的超市,“比果攤上的水果看起來干凈,也新鮮,價錢也低……”王一氣說了一堆理由來支持他的新習慣。
據了解,王京京只是每天上這里買水果的數百名居民之一。超市老板徐先生介紹,開張以來,日銷售收入已過了3000元,居民普遍反映較好。他正醞釀到35街開第三家連鎖店。
“專業超市”的比較優勢
“‘綠果園’將靠‘平價+服務’贏得市場空間。”徐先生的搭檔閻先生說。
“平價”本來是傳統的綜合型超市用得最多的一個宣傳口號,但那是靠大物流、大配送的支持才能實現的。但專業超市的“個頭”無法同綜合型的超市相比,憑什么比傳統超市的價格更便宜?
“傳統超市的水果檔口一般是租賃給別人經營的,經營者進場要交進場費。而我們‘盤’水果有20多年,外地、本地的進貨渠道很清楚。自己做超市,沒有進水果行的行費,沒有進大賣場(大型超市)的進場費,武漢到各產地的交通都很便利,大都能實現一夜之間從外地進超市,增加消費者負擔的中轉環節大大減少。因此,我們可以賣得比水果行還便宜,而比果行強的是服務。”曾在武漢一家大型超市干過的閻先生,道出了專業超市的比較優勢。
個性消費培育專業超市
據了解,專業超市在漢口南京路發展較為集中,這里不僅有多家鮮花超市,還有床上用品超市;不僅吸引本地區市民消費,連在其他城區的消費者也經常來此光顧。
專家分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主動消費意識越來越強,特別是追求個性化消費的一代人,已為具有特色的專業超市儲備了相當強大的消費潛力。因此,新的專業超市將會越來越多。至于賣什么?可能給我們的是一個又一個的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