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按照加入WTO承諾,今年底我國對外資零售企業設立的市場和資本準入門檻將全面放開。正當一些外資零售業巨頭“摩拳擦掌”準備大舉進入時,南京的眾多內外資超市也在忙著搶地盤插旗幟。記者昨從省經貿委獲悉,有關部門正加緊制定南京市大型商業網點規劃,以此減少投資的盲目性,避免過度競爭。
只要在南京城稍稍轉一下,便能看到很多近幾年來才在南京出現的大超市、大賣場,如果再稍微觀察一下,還能發現很多大超市都“喜歡結伴”而開。比如河西龍江的蘇果、金潤發只有一路之隔,清涼門橋下的好又多和蘇果又是“隔路相望”,鼓樓剛開了家樂客多,離之不遠的丹鳳街上還有家金潤發,邁皋橋的蘇果已經開了數年,不到一公里遠的地方又新開了家好又多……大賣場“一哄而上”讓附近熱鬧了不少,為了吸引客源而開打的“價格戰”也讓不少居民覺得實惠。
說起南京超市行業目前的競爭,一位超市負責人對記者直搖頭,并用“慘烈”來形容。他認為,超市經營的多為日常生活必需品,不存在太多選擇,這也就意味著超市經營不存在扎堆消費,更不必像新街口一樣,形成一個消費區或者消費街。但事實上呢?超市越開越大,甚至毗鄰而居,經營品種卻異常相近,為了爭奪客源,只能在價格上拼殺。因為布局不合理,商品大量同質化,由此導致的價格大戰令人側目,而惡性競爭直接導致的就是利潤被攤薄,商家利益受損。
更可怕的還有愈演愈烈的網點資源搶奪。比如在一些新開發的小區附近,因為其建設并未完全結束,前期入住的人也不是很多,只要開個小超市就能滿足現有居民的生活需要,但按照現在的競爭態勢,不論哪家超市捷足先登,都必須一口氣拿下來,而且能開賣場的絕不開超市,能開超市的絕不開便利店,否則今后這兒的網點資源就不屬于你,這樣的結果是什么呢?短期內企業將背上沉重的包袱,與此同時,更是社會資源的浪費。加上在南京炒房的人不少,很多小區的入住率并不高,但超市為了搶占網點資源仍一頭扎進,結果只能是得不償失。此外,超市同行間的競爭還導致房租等上漲,進而造成運營成本提高。
一位業內人士有些不滿地說,在同樣的條件下,“洋超市”要比本土超市更受某些領導的歡迎,因為這些洋超市的進入也算引進外資,但事實上呢?隨著洋超市品牌在中國認知度、信譽度的提高,不少都通過在中國貸款的方式解決所需的開店資金,說得更直接一點,他們是在用中國的錢、中國的人,在中國的土地上賺中國人的錢。更讓本土同行覺得不平的是,一些洋超市還享受“超國民待遇”。這位業內人士還提醒說,我們與洋超市的競爭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人家可以幾年不贏利,但國內的商業很少有這樣的實力,我們輸不起。沒有競爭就不會有進步,本民族的商業需要引進新理念,但一旦超過限度,可怕的是對經濟安全的影響。
針對商業地產開發的不合理布局現象,記者從省經貿委得知,我國將參照國際慣例,通過立法控制內外資商業企業盲目布點,并建立大型商業網點建設聽證制度,使聽證制度與規劃相配套,進而建立完善的商業網點建設管理體系。據初步統計,北京、上海、重慶、青島、寧波、哈爾濱、沈陽、鄭州、南昌和海口等10個城市完成了規劃,并履行了法定程序。其余大部分城市正在組織制定,還有相當一部分尚未起步。商務部已通知各地,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商業網點規劃,明年年底前完成地級市的商業網點規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