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好又多、沃爾瑪、麥德龍等大賣場近期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向我市周邊地區市場擴展的意向。業內人士分析,一個發展中的企業,擴張是其必然的選擇,這些跨國大賣場在我市站穩腳跟后,擴大其經營規模,有利于充分發揮配送能力,進一步降低成本。
各大賣場覬覦泉漳市場
好又多相關負責人日前披露,該企業即將進軍泉州,計劃在泉州市區開兩家賣場,如果商業談判順利,其在泉州的第一家店有望今年底開始營業。不僅如此,好又多近期還加快了在漳州選址的論證工作。
另一跨國大賣場麥德龍今年上半年也前往泉州舉辦懇談會,向社會各界介紹自己。
另有消息稱,前期沃爾瑪集團高層曾親抵泉州踩點,現在正處于論證階段。
據了解,好又多、沃爾瑪、麥德龍等跨國賣場進入廈門后,均取得良好的業績。將廈門市場“瓜分”后,與廈門一個小時車程的泉州、漳州自然成為跨國賣場新的目標。
廈門島內人口約百萬,而泉州全市人口700多萬,經濟總量龐大,GDP是廈門的兩倍。漳州的經濟實力和個人消費水平在省內也屬中上水平,市區也集中著30—40萬人口。泉州、漳州每位消費者單次消費的平均金額雖然比不上廈門的60—70元,但也達到30—50元,這在全國范圍內仍算是比較高的。
施展采購配送的看家本領
據了解,各大賣場進軍漳泉市場的重要優勢是:泉漳居民的消費喜好與廈門非常接近,這就意味著賣場不必花太多精力重新選擇商品品種,大多數商品只需增加采購數量,就可以滿足泉、漳消費者的需求。
而對于大賣場而言,采購和配送是其“看家本領”,賣場少且分散,便無法充分發揮大批量采購和統一配送的優勢。據測算,在我國至少要達到50間賣場的數量,或在半徑200公里內較為集中地出現5—10家的賣場,兩大優勢才能更充分發揮。
以好又多為例,其在泉州新增兩家賣場,連同在福州、廈門現有的各5家和3家賣場,好又多在省內就將達到10家賣場,形成區域相對集中的態勢。同時依托發達的閩南物流平臺,賣場勢必提升本地采購量。如泉州鞋帽產業發達,進軍泉州后,就可更實惠地采購此類商品。此外生鮮食品和大宗商品的采購量也將上升,這些商品都有望以更低的價格面世。
根據慣例,賣場還可能在閩南的中心廈門開設區域性中心,以期更加貼近市場,提升反應速度,這些都將提升其服務品質。
競爭烈火引向整個閩南
本世紀初,好又多、沃爾瑪等跨國賣場進入廈門。幾乎同時,本土零售巨頭新華都在泉州、漳州開業。隨后的兩三年間雙方相安無事,各自在自己的區域內經營。但是這種表面上的平靜在今年夏季被打破。
7月初,在泉州、漳州獲得成功發展的本土商業巨頭新華都進入廈門,一舉將開設兩間賣場,與跨國賣場展開面對面的競爭。因此,有業內人士評論,在廈門發展順利的跨國賣場在這個時候選擇向泉、漳地區擴張,顯然蘊含著與新華都“針鋒相對”的意思。
但是跨國賣場表示,自3年前進入廈門起,就已經開始勘查周邊地區的商業環境,大賣場的選址是一項非常慎重的事情,有大量因素需要考慮,不會因為別人的活動而受影響。盡管各大賣場都回避競爭問題,但進入漳州泉州市場后,各賣場競爭的戰火從廈門引向整個閩南已經在所難免。
對此,泉州、漳州的商業主管官員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不約而同地表示,陣痛在所難免,晚痛不如早痛,跨國賣場的到來將促使本土商家提升自身水平,而且目前泉漳的本土商業企業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實力,做好了“迎戰”跨國賣場的準備,相信本土企業和跨國賣場都將在競爭中獲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