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的高溫,使不少平日習慣到菜場買菜的市民對那個又熱又臟的地方“敬而遠之”起來,而四季如春、環境整潔的超市、大賣場則在炎炎夏日里又不失時機地推出更多的限時特價來招徠顧客。一時間,菜籃子紛紛拎向超市生鮮部……
躲高溫,進超市買菜
前天傍晚時分,記者在虹口區一家標準超市的收銀臺前看到,不少顧客的購物車里都裝著蔬菜、豬肉、水果等生鮮食品。家就住在超市附近的一位上了年紀的顧客告訴記者,雖然超市的菜要比小菜場里貴一點,可超市有空調,風涼多了,菜也洗過了,花錢買個省事。
“我本來就最討厭到菜場去了,又臟又臭。”另一位等著付賬的年輕主婦則說,一個多月來,她天天到超市買菜,“在這里買菜環境舒適、涼爽,不像去菜場,熱出一身汗不說,遠遠地就能聞到一股怪味,讓人實在受不了。而且,現在超市的生鮮小菜其實價格也不貴,特別是豬肉類食品,很少見注水、質量上更讓人放心。”
一位收銀員也說,入夏以來,超市的生鮮消費量確實增加了不少,特別是早上、傍晚兩個買菜時段,因為“買菜族”的加入,整個超市都熱鬧了不少。
打折價,套牢消費者
“綠葉菜開始打對折了!”“桃子買一斤送一斤!”在另一家新開張的大賣場生鮮部,營業員正舉著電喇叭,把蔬菜、水果開始打折的消息廣而告之。不一會兒,負責稱分量的那個柜臺前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為了保證蔬菜新鮮,各超市平日里也會在結束營業前夕把一些容易變質的生鮮食品打折銷售,而到了夏天,生鮮的“壽命”更短了,類似的“限時特價”不但時間越提越早,品種也越來越多,除了蔬菜、水果,一些超市自己加工的熟食也加入了特價大軍,吸引顧客的功效很是不凡。
“價鈿比小菜場里還便宜許多,老格算的!”50歲出頭的張阿姨拎著一大包半價買來的蔬菜,悠閑地從大賣場里走出來———張阿姨已經摸準了超市生鮮特價的時段,所以隔三岔五地就來淘點便宜貨,“算起來,我現在去超市的次數不比去小菜場少。”
旺人氣,生鮮受追捧
超市生鮮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也帶旺了人氣。雖然現在上海大多數超市經營生鮮食品的比重還不足20%,但已有不少超市、大賣場看到了生鮮的美好“錢”景,開始醞釀轉型。據了解,聯華超市為“利用專業化分工幫助聯華以低成本發展生鮮業務”,就在前不久把旗下的生鮮公司大部分股權賣給了新的投資者。
最近,市經委就將遴選出聯華、華聯、農工商、家得利等超市的部分超過1000平方米的網點,以改造成生鮮超市。在這些生鮮超市中,生鮮食品將會占到門店經營品種的50%以上,到2006年底,預計改造的生鮮超市將超過7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