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避險型(Defensive)行業,中國百貨業因其潛在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增長而表現出“增長(Growth)”的生命周期特征,在中國GDP穩定增長的預期環境下,這些特征將更加明顯。
我們認為,百貨A股的合理PE區間范圍很大:15-40倍,甚至更高。建議在未來一年內重點關注有計劃進行股權激勵、資產質量好、大股東有提高控制權或者融資計劃的公司。我們給予投資評級為“買入”的有:G穗友誼;“增持”的有:G合百大、大廈股份、G新世界、G百聯、歐亞集團、南京中商。
具備避險特質
2000年以來,中國零售行業從結構上發生質的變化,這也是此前我們所解釋的2000年之后中國百貨業重新成為“成長性”朝陽行業的主要原因。
首先,零售業態結構在2002年之后相對穩定下來,連鎖賣場超市、百貨、連鎖家電賣場等主力業態初步形成,并完成了市場分割的基本框架,使得過去數年各業態之間分工不明、無效率競爭的局面
整體并未高估
目前,我們所分析的36家百貨A股(已經剔除了業績虧損和ST的個股)的平均靜態市盈率已經達到44倍,如果預期2006年凈利潤的增幅15%左右,則以2006年凈利潤計算的動態市盈率為38倍。
由于市場目前仍舊傾向于使用PE方法對商業股進行估值,我們從PE形成的基礎———DDM估值法的角度對整個行業進行了估值。估值的結果顯示,這個板塊的PE水平應該在15倍左右。百貨股并未高估
仍具上漲因素
除了高增長公司應該享有高估值溢價等被市場廣泛認可的理由之外,我們認為,未來一年還有幾個推動百貨股股價上漲的因素。
第一,股權激勵政策的實施。下半年在監管部門相關政策明朗之后,可能會有公司推出股權激勵政策,而分析股權激勵政策具體內容更有利于投資者評估上市公司的業績走向和估值水平,我們對在股改中已經提出過未來要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做了總結。
第二,資本運作仍舊有空間。比照最近被市場廣為關注的定向增發、集團上市等概念,百貨A股尤其是龍頭百貨A股中也存在一定機會。比如:集團公司擁有36%第一八佰伴股權(對應凈利潤在6000萬左右)以及其他商業資產的百聯集團;股改后大股東持股比例低于25%,而大股東有控制權維持驅動并仍在南京路擁有商業房產的新世界等等。此外,大股東持股比例相對較低,以及大股東仍舊擁有優質商業資產的公司也可能在資本運作中得到價值重估的機會,如重慶百貨大股東重慶商社旗下的業績優良的新世紀百貨就一直是市場關注的對象,而銀座股份大股東手中擁有狀況良好的門店也成了公司伴隨股改的進展也有望成為上市公司的資產。
第三,并購價值的體現。百貨板塊的并購已經從控股權轉讓轉向了二級市場舉牌,與之并生的收購、反收購,以及外資參與的收購等都可能在未來一年繼續愈演愈烈。我們認為PS、PB較低,且網點戰略意義較大的公司都有可能成為被收購的對象。當然,對并購價值的把握最難,投資風險也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