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家住北京海淀區的劉女士給本報記者打來電話,述說了自己早上在萬泉河路新開張的麥德龍超市遭遇的“窩心事”。劉女士5歲的兒子在附近海淀公園游玩時被蚊蟲叮咬,想到該超市買花露水擦擦,誰知被超市員工以“不是會員”為由拒之門外,而更令劉女士不解的是,在超市門口張貼的會員卡辦理須知上,中國人和外籍人士被“差別”對待。
消費者屢屢被“拒”緣于不符合辦卡條件
昨天下午3點左右,記者在位于萬泉河路附近的麥德龍超市看到,盡管服務臺前約30平方米的空間內擠滿了人,但通過入口進入賣場的并不是太多,許多消費者乘興而來,最后均因不符合辦卡條件悻悻而歸。
“我一個老頭子大老遠趕來,進去看看都不行嗎?”一位拄著拐棍、走路顫顫巍巍的老大爺好不容易挪到超市入口處,卻被工作人員阻攔在門外。經過十幾分鐘的僵持后,老大爺最后還是一步一挨地離開了。“這個超市不是為咱中國人開的!”當看到幾個外籍人士順利辦好手續,進入賣場后,老人一邊走,一邊發著牢騷。記者看到,在此后的半個小時內,隔幾分鐘就會有四五個人被拒于超市之外。
辦卡條件存在國別“歧視”?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麥德龍超市大門口和在辦卡區都張貼了醒目的辦卡須知,該須知注明,會員卡辦理不面向個人,須持有單位的營業執照副本、法人代表身份證和個人身份證才能獲得免費的會員卡。而在企業辦卡的說明牌旁邊的顯著位置還張貼著一張以中文、英文、日文三種文字注明的外籍人士辦卡須知。上面注明只需出示“外籍人士居留證或綠卡、單位介紹信”即可,記者在現場目睹了一位持有阿根廷護照的趙小姐只出示了護照,就順利地辦理了該超市免費提供的會員卡。
一位負責辦卡的服務小姐證實,外籍人士及港、澳、臺同胞和內地人的辦卡方式確有不同。當記者問到為何存在此種差異時,一位負責辦卡咨詢的小姐脫口而出:“因為外籍人士特殊啊!”另一位工作人員則稱,這個規定是上面下來的,她們只是執行者,具體原因也不知道。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工作人員私底下告訴記者,當得知有這種不同的會員卡辦理方案時,她們中的一些人也覺得無法理解,但是這是上級部門的規定,她們也只得遵照執行。
店方解釋:工作人員對條例理解出現問題
記者隨后試圖采訪該超市值班經理,但該經理一直未出現,只是通過前臺工作人員給出了一個說法:外籍人士辦卡程序不同是因為他們大多數企業在國外,如要求出示企業經營執照不太現實。另外,外籍人士辦卡也并非只需提供護照,而是需要同時出示單位介紹信。至于記者看到的只出示護照即成功辦理會員卡的情況,是工作人員對條例理解出現了問題。(線索提供/劉女士)
消費者觀點 區別對待讓我們很“受傷”
“你們超市實行會員制是你們的商業經營策略,我們無可厚非,但中國人辦卡與外國人辦卡區別對待,這不是典型的歧視嗎!”一位二十幾歲的男子正跟前臺的服務人員在那里較真,要叫他們的負責人出來,給大伙一個說法,而工作人員則以周末老總不在為由拒絕了。
“拿單位法人代表的身份證和經營執照副本來辦會員卡,對于我們這些想逛超市的老百姓來說有點不現實,”一位大老遠從豐臺趕來卻被拒之門外的李女士對超市的企業會員制表示了不滿,“既然是只能以企業身份辦理會員卡,那為什么外國人就可以以個人的身份辦卡?超市這樣做讓我們這些不能辦卡的中國顧客心里不好受。”
專家觀點 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針對麥德龍超市推出的不同會員制實施方法,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事務委員會主任邱寶昌表示,這種行為在他看來首先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損害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其次,與我國大型超市針對不特定人群經營的商業慣例相比,這種采取企業會員制的方法明顯是針對有限的一部分人群,因而它與我國的商業慣例不符。同時,邱律師認為,此種做法不排除商家利用部分會員準入的方式進行炒作來吸引公眾的注意。最后,邱律師呼吁工商行政主管部門和商務主管部門應該針對此種行為進行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