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9日)上午,市食安辦、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出今年第1號食品安全消費警示稱,在我市的一些大超市里發現真姬菇、雞腿菇、白靈菇、猴頭菇和雙孢蘑菇5種白色食用鮮品,含有熒光增白劑,且檢出率較高,請消費者暫時不要購買或食用。
5種“毒菇”來自外地
第1號食品安全消費警示中提到,最近農業部對寧波市城區超市和城區菜市場食用菌鮮品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在市區包括麥德龍、歐尚、好又多、家樂福、樂購等在內的大型超市里銷售的真姬菇、雞腿菇、白靈菇、猴頭菇和雙孢蘑菇5類白色食用菌鮮品中,熒光增白劑檢出率較高。
“毒菇”主要集中在超市出售
目前,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已經召集有關部門緊急行動,市工商部門已果斷地將這些大型超市內的不合格菌類產品全部作下柜處理,并將對全市超市進行抽樣檢查。據悉,這些大超市內的白色食用菌品大部分來自外地,一般在超市中銷售,很少進入城區的各大農貿市場。另外,在檢查中發現,城區的各大農貿市場中本地產的白色食用菌鮮品,檢查合格率較高,市民可以放心食用。
熒光增白劑會致癌
據悉,在對寧波市的2次檢查中,發現主要是白色食用菌鮮品(不包括干品等)出了問題,檢出有熒光增白劑成分,而熒光增白劑是國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工業添加劑。據寧波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陳解華介紹:熒光增白劑是一種可吸收光線或紫外線而反射藍白磷光的精細化工產品。該產品對人體有毒有害,人食用后,急性反應表現為皮膚性刺激、咳嗽、流淚等癥狀。若是長期攝入,則會對肝臟產生危害,而且有可能使人體細胞發生突變,甚至致癌。一些生產商家往往為了使食用菌鮮品增白,色澤異常鮮亮,同時可延長保鮮期。在這之中,有些是被商家直接加入熒光增白劑的,而大部分是通過使用含有熒光增白劑的包裝紙來達到目的的。專家進一步解釋說,這種被熒光增白劑污染過的菇類,很難用清水洗掉,因而潛在的危險更大。
仍然有超市在售“毒菇”
昨天下午,記者特地趕到市區的幾個大型超市,對“毒菇”進行了一番調查。在樂購超市的蔬菜柜上,記者發現雞腿菇、白靈菇(也叫靈芝菇)兩種“毒菇”仍赫然在目。與旁邊的繡正菇、蟹味菇、鮮蘑菇等相比,這兩種蘑菇白得像一張白紙那樣。記者發現,它們價格不菲,都產自外地。雞腿菇被分成一盒盒小包裝,每份七八條,售價在3.5元左右。工作人員告訴說,這些蘑菇主要消費對象是飯店。在好又多華僑城店、家樂福兩家大型超市里,記者并沒有發現“毒菇”的蹤影。家樂福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他們平時進貨時只是做些農殘檢測,對熒光增白劑這種成分也無能為力,既然有關部門檢測出來了,他們一定會嚴格照辦。在甬港菜場,一名農殘檢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菜場內沒有看到過這些蘑菇。
行為惡劣屬于摻假
寧波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史小華表示:為了掩蓋產品質量而在食品中添加國家禁止的添加劑屬于嚴重的摻假行為,由于事關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所以性質十分惡劣。寧波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已召集工商、農業、貿易等部門部署行動,對全市超市進行進一步抽樣檢查,同時追查“毒菌”源頭,以杜絕問題食用菌類繼續在市場流通。
由于熒光增白劑在白色食用菌鮮品上的使用曝光較少,加上很難用肉眼識別,消費者很容易上當。專家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擇白色食用菌鮮品時,不要以為越白越好,也不要隨便拿非食品包裝用紙來包裝食品,以免給健康留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