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泰國正大易初蓮花青島店開門納客,這是繼濟南和泰安之后,易初蓮花在山東三度綻放。在沉寂了大約2年后,沃爾瑪、家樂福近日也傳出將在濟南開設新店的消息。業內人士認為,外資零售商正度過“水土不服”的適應期,開始進入“加速跑”階段。
“作為國際連鎖零售企業,在區域市場必須發揮規模優勢,改變單店作戰的局面。”仍在青島為新店開業而忙碌的易初蓮花市場部負責人郭述,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企業一直延續穩扎穩打的擴張策略,目前濟南第二家店主體已完工,預計將在年底前開業;青島二店和三店地址也已選定,煙臺店也已進入選址考察階段。“為了適應快步開店的需要,公司剛剛專門成立了易初蓮花山東總部。”
另一家零售巨頭沃爾瑪,目前在省城濟南也加緊了選址步伐,已初步確定的兩家新店位置,均位于市區主要街道。而家樂福方面雖表示開分店的事情現在還不便透露,但肯定不會“眼看著對手搶占市場。”
自2002年開始,外資零售企業全面進入山東。日本佳世客、新加坡百盛、美國沃爾瑪、法國家樂福等10余家跨國零售巨頭落戶青島、濟南、濰坊等地,一時間,“洋超市”大有遍地開花的勢頭。但自2004年12月11日——我國零售市場正式對外資全面開放后,外資搶灘速度卻明顯放慢。據統計,2005年初至今,外資零售企業在我省開店總數不超過10家。
“除了選址方面的不可控因素外,需要進行本土化適應是外資零售業腳步放緩的一個原因。”省內零售業專家周利國認為,由于地域習慣等差異,幾家洋超市最初的經營并不像預計得那樣樂觀。但在這一年多時間里,洋超市不斷在“適應中調整”,比如沃爾瑪增加了適合濟南人口味的包子、花卷,就是典型的“本土化”案例。
事實證明了外資零售業在“本土化”中成長。郭述告訴記者,青島店開業后創下了連續5天國內單店銷售第一的業績。對此,省經貿委市場體系建設處有關人士認為,此前跨國零售巨頭大多只是以單店“試水”,此次易初蓮花開始加速“搶灘”,意味著外資零售業更趨了解本地市場,開始由“試探”轉入“實戰”階段,除了攻占一級市場外,二三級市場將成為同時鎖定的目標。
“更多外資連鎖企業的進入,必定會在優勝劣汰中重整零售市場格局。”周利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