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國家商務部制定出臺了國內首部《超市購物環境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并已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超市購物環境規范》對超市的商品陳列、衛生安全和人性化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規范》實施已半個月,天津市的各大超市面對新考驗有何反應呢?昨天,記者走訪了多家超市發現,我市大型超市在收銀臺數量、人性化服務等細節上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
殘疾人入超市無通道
據悉,根據《規范》的要求,超市入口處設有臺階的,坡度應緩和,并設有殘疾人的坡道。雨雪天氣,出入口應有防滑提示標志。顧客入口應與商品入口區分,營業面積小于200平方米的折扣店和便利店除外。昨日,記者在本市各大超市入口處看到,很多超市入口采用臺階設計,未設有專門的殘疾人坡道,有的超市在二樓也沒有設立殘疾人坡道。而超市的電梯口及電梯兩側的有限空間,都被鋪天蓋地的促銷廣告和海報所占據。另外,大部分中小超市都沒有為殘疾人開設專用通道,殘疾人很難進入。
食品儲藏溫度不達標
《規范》規定,“貯存生鮮區域的商品和原材輔料應配置必要的低溫貯存設備,包括冷藏庫(柜)和冷凍庫(柜),冷藏庫(柜)溫度為-2℃至5℃,冷凍庫(柜)溫度低于-18℃”。昨日,記者在本市河東區一家大型超市內看到,《規范》要求應在“0℃至10℃”保存的海草小咸菜等需低溫保存的各類醬菜,被隨意放置在普通貨架上。記者走訪發現,一些干紅葡萄酒的儲存溫度應為“10℃至15℃”,但幾乎所有的超市都將這些葡萄酒放置在普通貨架上。
在熟食方面,多數超市熟食、面點制品的工作人員沒有做到《規范》要求的“熟食和面點的銷售人員應戴干凈的口罩和手套,不佩戴飾品”。很多超市工作人員都沒戴口罩或沒按照要求戴手套。有的只是將口罩掛在耳朵上,并沒有戴在臉上,而且超市工作人員也沒有按要求戴一次性手套。
客用電話無處尋
《規范》要求:超過1000平方米的超市應設有廣播室、客用電話設施;大型超市必須建衛生間,以方便顧客不時之需;超市內應該設有顧客服務中心及相關投訴電話。昨日,記者走訪的這幾家超市面積都超過1000平方米,超市都在醒目位置設置了顧客服務中心和廣播站,并在顧客服務中心的顯著位置公布了投訴電話,都有穿著統一制服的服務小姐在服務,當記者詢問客用電話時,服務小姐卻都很驚訝地看著記者,無法作答。
銀臺還得再排隊
據了解,很多顧客對在超市購物付款時排長隊的情況最為頭痛。按照《規范》,超市的面積和收銀臺的數量應以200:1的比例設置,也就是說,1000平方米的超市至少要設置5個收銀臺。采訪中,有市民表示,有的超市收銀臺的數量雖然夠,但未全部開放。“有時明明有個收銀員在收銀臺后數錢,看到有人提著東西過來,她卻在收銀臺上放一個‘暫停收銀’的牌子。”據記者了解,目前本市1萬平方米以上的大超市收銀臺數量平均在15個到25個,有的比《規范》中要求的少設置了近一半,再加上多數時間不能全部開放,所以消費者排隊等候結賬的時間無形中被延長了。
針對目前超市存在的種種問題,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一些經營者認為《規范》不具備強制性,所以,超市購物環境的改進目前主要還是依靠企業的自覺性。對此,多數消費者表示,既然超市購物環境的設計有《規范》可依,經營者就該按《規范》來,否則,經營方在抵觸《規范》的同時,也會逐漸被消費者抵觸,最后受損的還是經營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