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隨處可見的大型商業設施,在五環外新興住宅區——回龍觀、清河、亦莊等地,儼然成了稀罕物。“
買個東西還要長途跋涉。”在小區居民叫苦不迭的背后,暗藏的是新興居住區消費的巨大商機。近來一系列消息再次印證了這一點:新成立的藍島金隅百貨確定在明年1月份設店西三旗,而家樂福、百安居也將在半年后成為天通苑及周邊居民的新購物場所。
五環外小區購物太麻煩
在今夏舉行的回龍觀商業發展論壇上,回龍觀、天通苑、亦莊等新興社區的居民,對于目前小區的商業配套表示出不滿。
出席論壇的專家更是直言不諱地表示,作為北京市乃至全國最大的經濟適用房居住區,目前回龍觀居住人口已近20萬人,消費力已經形成,而與之相匹配的商業氛圍卻遲遲未能出現。整個回龍觀文化居住區缺乏影劇院、書店、圖書館等文化娛樂設施。小門臉消費者“不待見”,而綜合商場、超市大賣場等大型商業設施又嚴重缺乏的現象,并不僅僅限于回龍觀一個新興社區,與回龍觀情況大體相同的還有天通苑、亦莊等新住宅項目扎堆的區域。
大型百貨涉足住宅集中區
為了解決居民集中消費的需求,北京規劃并完善了60個區域商業中心。在上個月舉辦的2006城市商業流通京津國際論壇上,傳出了這個給五環外居民帶來稍許欣慰的消息。藍島大廈則是更早就看好五環外的商業設施真空地帶的企業,與擅長商業地產的金隅集團一拍即合,主營中高檔商品的藍島金隅百貨便應運而生。
“對于百貨商場來說,最重要的無疑是客流的保障。”藍島大廈總經理黃豪一針見血地指出,像回龍觀、天通苑這些以往所謂的“睡城”,即使有大型超市或百貨商場進駐,也多是“半年閑”。“只有周末人氣旺點,平時基本是入不敷出。何況當地消費水平也有限。”黃豪的一番話道出了大型商業設施對新興住宅區“退避三舍”的原由。
雖然有水木天成、橡樹灣等近10多個住宅項目在周邊分布,黃豪還是不希望把地處西三旗、上地、清河交匯處的藍島金隅百貨僅定位為社區百貨。“新店的交通地域優勢十分明顯,這將是保證商場客源的重要條件。”
邊遠商業中心漸成趨勢
對于藍島金隅百貨和家樂福、百安居的“沖動”,北京工商大學商業專家洪濤教授認為,這正體現了北京未來商業發展的趨勢。“按照北京城市規劃的要求,老城區的人口要向周邊及新城疏散,必然會影響到五環外大型商業設施的布局。”洪濤說,目前北京大部分的商業設施都集中在三環以內,商業網點規劃中很少涉及到新興住宅區。
在大型商業設施向五環外住宅區挺進的過程中,發展中的陣痛也不可避免。洪濤表示,作為一個新的商業課題,新興住宅區商業和傳統意義上的商圈性商業、商場型商業有著顯著的區別,而這種新的商業模式一般需要3年左右的市場摸索及培育期。即便居住在遠離城區的小區,居民多年養成的購物習慣依然是“進城購物”,而新興住宅區的大型商場、超市能否承受2到3年的市場培育期尚未可知。
“我們已對陣痛期有所準備,所以商場開業前期會盡量多地嘗試各種促銷手段,直到摸清當地顧客的消費習慣。”黃豪對五環外的商業前景頗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