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二十年前相比,“超市”的概念在中國已經深入人心。與多年前人們去超市帶有新鮮感不同,今天的超市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說之前在發展過程中是中國學習國外的經驗的話,當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完全接受超市這一業態之后,我們就會發現,超市未來發展的前沿科技和創新商業理念,會從中國開始。
《中華工商時報》評論道,中國超市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門店明顯存在了一個業態老化。當消費開始轉型向上發展的時候,很多的門店需要改變。有兩個有趣的數據:上海一家超市把旗下部分傳統食品超市改造成了生鮮超市。在今年春節期間,改造過的門店營業額提升都基本在45%以上,沒有改造過的門店提升僅在5%。統計顯示,一家超市如果只把店鋪的形態、形象做一些調整和改變,也可以在兩個月的時間內達到10%的增長。這有力地證明了消費者需要改變購物環境和商品銷售模式,而傳統的超市要想在競爭中獲得優勢,也必須有所創新。
中國的零售業面臨的挑戰是,海外的跨國連鎖集團在中國的市場是一個擴張的階段,而一些跨區域、全國性的本土集團化的連鎖企業目前的發展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難。特別是和跨國企業的這種快速擴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家在快速擴張,我們在不斷收縮。而國內的區域性連鎖企業則有非常大的市場機遇。顯然,從國外借鑒過來的固有的超市模式已經不適應日新月異的國內市場,所以必須進行超市業態的創新。
日前,國內區域連鎖超市的領先企業山東家家悅和IBM就門店轉型與業態優化進行合作研究,這個科研項目是目前全球市場上第一次將門店轉型與業態優化解決方案理念與實際的業務相結合的科技試點項目,也是中國零售行業引領全球零售創新的一個體現。這個研究項目是從中國開始的,如果成功會被推廣到全球。
事實上,在一個新興的國家、經濟發展的國家,人口的結構有迅速的變化。所以今天開的店明天可能就不適合了。消費的形態在迅速變化,每個人購買的能力和購買品位也在迅速變化。在這種迅速變化中,就需要能夠配合客戶需求為他們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這種快速的變化帶來的是一個海量級的數據,不管是就地理數據、人口數據、人口消費的數據來講,這么多的數據就要求如何用最好的技術來分析這些數據,來配合這些數據、來可視化這些數據,來整合得到一個解決方案和創新的結果。
期待中國的企業可以在參與全球超市業態創新的道路上取得成功,能夠真正成為理念上和技術上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