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來越多民族零售航母浮出水面的同時,外資零售企業卻正借助有限的規模收獲更多的利潤。昨(26日)天,商務部發布的“2006年中國連鎖100強經營分析”顯示,在通過并購等方式切入中國市場后,外資零售企業在華的效益水平已經遠遠高于國內同行。
根據商務部商業改革發展司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統計,在“連鎖100強”中,國美電器集團以869.3億元銷售規模、820家店鋪的業績首次躍居第一,百聯集團、蘇寧電器、華潤萬家、大連大商分別以770.9億元、609.5億元、378.5億元、361.4億元的業績排名第二至第五位。
但是,與版圖龐大的本土連鎖巨頭相比,外資零售企業的中國之道可能更為經濟。“分析”顯示,2006年是外資零售企業在華發展異常活躍的一年。在快速開店的同時,外資企業普遍采取了并購的擴張方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百思買控股江蘇五星電器,家得寶并購家世界家居,特易購增資并控股樂購,百盛收購輸出管理百貨店等。這些并購往往戰略意圖明顯。
謹慎和目的性極強的擴張,帶來了比“跑馬圈地”更高的回報。“分析”稱,在過去的一年里,18家以國外品牌經營的零售企業店鋪數量增幅只有20%,不及連鎖100強平均水平,但銷售規模增幅卻達27%,高于連鎖100強平均水平。其中,11家以經營大型超市為主的外資企業單店銷售額為2.15億元,同比增長5%,大大高于國內同業態店鋪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