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從俄羅斯“揮淚甩賣”完鞋子的葉云良回到溫州,他累得心力交瘁:“價值好幾十萬元的鞋子只賣了十來萬元,這兩個月,簡直虧慘了!”
從去年底開始,大批中國商人開始在俄羅斯“放血甩賣”、“揮淚甩賣”。10元錢一條的牛仔褲、20元錢一雙的鞋……商人們血本無歸。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從今年4月1日開始,俄羅斯全面禁止境外商人從事小額零售貿易的法令正式生效,該“禁令”是要把在俄羅斯從事小額零售貿易的企業“請出俄羅斯市場”。而受“禁令”影響最大的是江浙和四川等地的商人,據了解,僅臺州臨海杜橋,400多家眼鏡企業80%的太陽鏡都出口到俄羅斯,目前在俄的浙江商人多達上萬人。
俄羅斯下“逐客令”萬余 浙商面臨“禁售”危機
5年前從家庭的小作坊起步,葉云良和弟弟掌管下的鞋廠如今也上了點規模。2005年底在哈爾濱做市場時不斷聽到俄羅斯是潛在大市場的消息,本以為可以靠這個大行情讓企業上規模的他,卻不料因此面臨困境。
2006年11月,俄羅斯簽署一項法令,規定從2007年4月1日到12月31日,外國人將被禁止從事零售業。此外,從2007年1月1日起,外國公民一律將被禁止在俄羅斯從事酒類和藥品貿易。雖然2月12日,莫斯科市對此“禁售令”松了松口,但僅僅是允許外國商人租賃食品市場空攤位。
數據顯示,目前,在俄羅斯各地從事商品零售的中國籍商人有10萬余人,其中來自浙江的商人有1萬余人。對于這個突如其來的“逐客令”,他們顯得措手不及。
“我們是忍痛把好幾十萬元的貨全部清空之后才回來的。看到中國商人們虧著血本還要賣力地‘大甩賣’的樣子,大家都是說不出的心痛。”葉云良回憶,他周圍很多做外貿的朋友也有類似的酸楚。
緊挨溫州的臺州臨海杜橋眼鏡生產基地,也因此患上了“重感冒”——出口俄羅斯的太陽鏡總量半個月里銳減了30%。
杜橋有10多家規模較大的眼鏡企業直接出口俄羅斯,那里80%的太陽鏡出自杜橋眼鏡生產基地。在俄羅斯市場上這些企業的太陽鏡一般批發給當地的經銷商,再由經銷商分銷給零售商。“目前從廠家到零售商這3道環節基本都以中國商人經營為主,現在顯得相當被動。”昨天,臨海市眼鏡行業協會會長陳兆水說,俄羅斯該法令一公布后,零售商紛紛打折出貨,準備回國,進貨量大大減少。
生產節奏被打亂 “游商”遭遇致命打擊
由于長期以來,在俄羅斯非正規商場出售的產品多數以非正常渠道的“灰色清關”方式流入俄羅斯境內。此次禁令實施后,中國出口到俄羅斯的商品必須以公司的名義走正規渠道報關,實際上封堵了“灰色清關”的路徑。
“我是逃難似地逃回來的!”回憶起過去的那段時間,葉云良還有些恐慌,“像我一樣以不到平常價1/5‘割肉甩賣’貨物回來的人絕非少數。當然也還有人在觀望,或尋找對策。”
李岳生是浙江盈昌眼鏡公司總經理,相比之下,有著多年俄羅斯從商經驗的他雖然沉穩一些,但談及這個話題,電話那頭的他掩飾不住一陣長嘆。“影響肯定是大的,眼下是怎么把損失降點下來的問題了。”他說,該公司每年有60%的產品出口俄羅斯,自從被納入這次的禁令范圍后,企業的節奏從而被打亂了。“連年也沒怎么好好過。”李岳生說,由于沒辦法發更多的貨,生產也只能是小批量進行。
在俄羅斯市場上,“杜橋造”的太陽鏡年銷售額近3億元人民幣。很多企業也對此憂心忡忡,擔心因為俄羅斯的“逐客令”,這些太陽鏡不少還滯留杜橋,若找不到更好的銷售渠道,就有可能引起業內的大幅降價;如果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就有可能引發價格戰,最終可能損害杜橋眼鏡基地的整體形象。
禁令是把雙刃劍 變“散打”為組合拳
“這是一把雙刃劍。”采訪中,我省一位國際經濟貿易高級研究員這么形容。他表示,隨著清理整頓的進行和深化,俄羅斯市場、尤其是在俄經營的企業將面臨一次“大洗牌”。那些產品還沒有進入俄羅斯主流市場、仍然還在“沿街叫賣”、在商場外做生意的商人,受到禁令的影響相當大;而對那些企業實力強、應對能力強,做合同貿易和邊境貿易的企業不會有太大影響,相反可能是個機遇。
俄羅斯是義烏商品的第二大出口國,俄羅斯下達的“禁令”在義烏當地鬧得沸沸揚揚。“俄羅斯前些年紊亂的市場秩序,已給許多企業和商人深深烙上了俄羅斯市場變化多端、在俄羅斯做生意憑運氣的印記,這種僥幸心理一定要抹去。”義烏市國際商會會長華忠奎是原義烏市外經貿局局長,去年12月13日至21日,他再次赴俄羅斯進行了為期8天的考察調研。
面對俄羅斯的“禁令”,浙江企業要怎樣才能重新奪回俄羅斯市場呢?“他們應該盡快調整對俄羅斯的貿易方式和產品結構,去爭取俄羅斯和俄羅斯以外的市場。”華忠奎說,調整貿易方式,就是要把之前“沿街叫賣”的方式調整成為正規的合同貿易;另一方面就是要增加對邊境貿易的關注度。
除了正常的對俄羅斯合同貿易外,華忠奎還建議采取委托俄羅斯人經營、在俄羅斯注冊公司、雇用俄羅斯籍員工等方式,實現經營方式的轉型,充分發揮這些市場的對俄貿易帶動作用也是合理避開“禁令”的有效辦法。在細節上,貨物倉庫與經營場所盡量分離,特別是對灰色清關進入的商品和公司化經營后多于正規報關部分產品,要盡量分散存放,防止查抄被扣。
此外,加大市場開拓的力度、多渠道地發展市場也是化解禁令危機的一個思路。目前,臨海眼鏡行業協會正在組織開拓迪拜、印度、巴基斯坦等新的國外市場,他們還組織企業聯合向商務部反映,希望國家相關部委出面協調解決此事,希望通過多種舉措,幫助杜橋眼鏡生產企業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