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618期間,京東物流的亞洲一號智能物流中心再次成為行業內外的焦點。京東物流啟用亞洲電商物流領域規模最大的智能物流倉群,全國23座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投入運營。
至此,京東物流智能物流園區建設已經形成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沈陽、西安和杭州為中心的八大物流樞紐。促進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經濟圈、海西經濟圈、西南經濟圈、東北經濟圈、西北經濟圈全國八大經濟圈供應鏈效率的全面提升,涵蓋3C、數碼、家電、日用百貨、美妝、生鮮等品類。
亞洲一號在建設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著行業首創。在上海,建成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倉;在廣州,亞洲一號屢屢創造單體倉庫日處理訂單的峰值記錄;在北京,人機CP創新物流模式應用在貨到人系統、智能Shuttle系統、大型分揀線、“黑燈倉庫”等場景中,實現了人與機器混合作業的大范圍應用;在武漢,國內首個將大型冷鏈貨到人系統應用于物流中心;在西安,中國西北區最大的智能物流中心投入使用,成為一帶一路起點城市中的超級物流樞紐;在重慶,京東將智能園區建設在群山環繞,地勢崎嶇的山河之間;在沈陽,中國實力雄厚的老工業基地與最前沿的物流黑科技進行完美結合;在杭州,以亞洲一號為基礎,讓全國用戶艷羨的“江浙滬包郵區”再次提速。
目前,所有亞洲一號單體倉庫的訂單日均處理能力在10萬以上,廣州、武漢、昆山等智能倉庫的日處理能力在百萬量級。
無論是自動化立體倉庫、地狼倉、天狼倉、智能分揀機,其運營效率均是傳統倉庫的至少3倍以上,一些應用成熟的機器人,自動打包機的訂單處理速度更是傳統倉庫的5倍以上。
亞洲一號的大規模啟用,對京東物流供應鏈一體化模式的創新有極大的支撐和促進作用。京東物流之所以能夠實現高效履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倉與分揀中心、分揀中心與配送站的距離是否足夠短和科學。
此前在京東618 全球品牌峰會上,京東零售集團輪值CEO徐雷曾表示,在開放數據、供應鏈等現有核心能力的同時,京東必須要具備多場景、數字化、智能化的能力,這是京東決勝未來的三個核心能力。
具體在數字化能力建設方面,京東將與合作伙伴共建以大數據為基礎、多方受益的數字化矩陣,實現中后臺的全面數字化的同時,通過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數字化互通方式,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在智能化能力建設方面,在數字化的基礎上,京東將借助大數據、通過算法模型等更多AI化的工具進行運營決策,提高運營精度。
在這樣的戰略指導下,短短5年間,京東的亞洲一號已經從當年的上海1座擴展到上海、廣州、武漢等全國各大城市的23座,通過物流黑科技贏戰京東618全球年中購物節,為全球商家和消費者提供全面、高品質與高性價比的物流服務。
未來五年,京東物流還將在全國30多個核心城市陸續建造亞洲一號,實現對全國各大省、市、區、縣的全面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