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商圈提供早餐和深夜食堂、在APP上一鍵查看北京社區商業分布……6月19日舉辦的第十四屆京商論壇暨第六屆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學術論壇,展示了北京社區商業的最新發展趨勢。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會上獲悉,北京將用3年左右時間補齊社區便民商業網點缺口,其中實現每百萬人擁有300個左右的便利店。
本次論壇以智慧社區商業為主題,探討傳統社區商業如何向智能化、便捷化、特色化進化發展。
中國商業史學會會長王茹芹介紹,經研究表明,在歐美地區,社區商業占商業總額支出中的60%到70%,而目前中國整體水平還不到30%,這意味著,生活服務便民商業還有很大的潛力,將成為中國商業發展的新亮點。
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在現場表示,過去4年,北京共建設蔬菜、便利店、超市、早餐等8類基本便民網點5000個。去年下半年開始,市區商務部門對全市的基本便民商業網點進行了摸底,初步摸清了以社區為單元的未來3年的缺口,將用3年左右時間把這些缺口都補齊,讓人們的基礎消費盡量在社區實現。
據介紹,3年前,北京每百萬人口擁有160個便利店,現在每百萬人口擁有220個便利店,和其他特大城市相比仍然存在缺口,北京將用3年時間使每百萬人口擁有便利店數量達到300個左右。此外,北京將重點打造22個商圈,其中社區商圈將著力滿足市民對早餐和深夜食堂的需求。
身邊有哪些便民網點,未來也可以一站式查詢。據悉,基于高德地圖大數據,北京市商務局委托科技公司開發了“北京生活”APP,市民可以在APP上快速查找身邊各類商家服務網點的分布情況和服務信息,還可以獲取周邊商戶的優惠信息,享受便捷和實惠。目前,這款APP正在試運行,完善后將面向全市居民推出。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會長王成榮介紹,國外發達國家在智慧社區方面擁有成功經驗,值得北京借鑒。例如,在美國主要發展幾級的購物中心,其中社區購物中心非常發達,同時也在往智慧化方向走,同城速遞、鮮花配送、代辦代買公司、保潔維修公司等專項O2O服務向社區延伸得較為成功。相比之下,國內智慧社區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對于社區商業的發展,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研究員賴陽建議,社區商業是百姓社區生活的第三空間,它應是智能的商業、有溫度的商業、共享的商業,而且還是時尚的商業。社區商業必須以消費者為核心,而不是圍繞投資人眼球。此外,社區商業創新應當給予寬松政策環境,目前社區商業還面臨很多疑難問題,包括地下空間的使用、跨業經營、各種審批許可等,應給予更多政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