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消息 ,盒馬總裁侯毅近日在一場面向供應商合作伙伴的內部會議上,透露了盒馬的小目標:盒馬將打造10個十億級的、100個億級的、1000個千萬級的盒品牌。
侯毅還表示,盒馬的夢想是希望通過十年時間,做成中國第一家萬億的零售企業。并且,盒馬的商品也會在阿里系的渠道上開放流通,未來增量超乎想象。
對于為何要加大力度孵化盒品牌,侯毅解釋稱,中國零售業不缺消費需求,不缺渠道創新,缺的是好商品。他認為,盒馬要打造的盒品牌,是伴隨著盒馬、伴隨著新零售共同成長起來的企業,盒品牌是支撐盒馬未來為什么會贏的核心之一。
盒品牌到能帶來什么效應,或許可以從盒馬與紐瀾地的合作成果中窺得一二。紐瀾地作為盒馬孵化的第一個全國性盒品牌,借助盒馬的創新模式和擴張速度,建立了標準化的全產業鏈路,成為知名的高端牛肉消費品牌。2018年在盒馬的銷售額是1.4億。今年紐瀾地總裁李震定下了5億銷售額的目標。
如此來看,侯毅對零售的本質有著深刻的理解。《電商報》也認為,零售的根本在于商品,擁有符合顧客需求的商品才能擁有核心競爭力。如今,不論實體零售商還是電商,都在不斷加快自有品牌商品的開發步伐。
所謂自有品牌一般是指零售商通過收集、整理、分析消費者的需求后所開發的新品牌,擁有自設的生產基地,或委托合適的生產企業,且獨立控制銷售渠道。自有品牌商品是零售商從設計到經銷全程控制的商品,也被稱為私有品牌。
隨著中國經濟的向好,人們的消費理念也發生了變化。消費升級成了大趨勢,人們愿意花錢購買高品質的服務。據達曼國際調查顯示,中國市場71%的消費者會為了自有品牌的商品到店消費購物。因此零售業發展自有品牌有益于加大對產品質量的控制力度,利用企業本身掌握的消費大數據可以研制出更符合消費者心理需求的產品。
另外,自由品牌的優勢在于省去了營銷和渠道費用,有利于提高利潤,同時其低成本也反映在價格上,能吸引注重“性價比”的消費者。當差異化積累到一定規模,便直接將其塑造為具有認知度的品牌,從而發揮品牌效應。最終,自有品牌商品便成為生鮮超市同對手競爭的終極殺器。
但是,自有品牌=好商品顯然是個悖論。自有品牌的核心是商品,而商品的核心是供應鏈。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是零售商布局自有品牌的關鍵之處。從供應商的甄選,到資源庫的搭建,包括完備的資質審核、權威的第三方檢驗等,零售商都需要確保合作供應商在質量、服務、規模、效率等指標是否合格。如果供應鏈有一部分不完善,商品的質量怕是難以得到保證。
再者,有數據顯示,無論是盒馬鮮生還是永輝超級物種,它們門店中售出的商品90%都與農業相關。顯然,盒馬要打造的大體量盒品牌中大部分也會跟農產品相關。5月,盒馬宣布已經拿下全國500家基地,并且還將在全球范圍內拓展更多的優質農產品基地。目前,盒馬已經有近1/3的生鮮商品來自戰略合作的基地。
但一直以來,在生鮮產品尤其是有機商品方面,標準不統一是最大的問題。同時,由于我國農業呈分散式發展,如何有效、統一地把控與企業合作基地的農產品品質,極大考驗著企業控貨和運營的能力。因此對合作基地的考量,顯然是企業面臨的一大考驗。
此外,農產品的流通效率低下仍舊是阻礙農業發展的一大痛點。農產品的流通目前還是以線下渠道為主,行業效率比較低,整個流通的時間長,同時當中產生了巨大浪費,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往往是農產品在田間地頭的5倍甚至10倍。盒馬想要越過中間商,與生產源頭直接接觸,就意味著盒馬必須要投放大量的精力和資金來改善流通效率。
最后,零售商推自有品牌的最大風險還是安全問題,尤其是食品類自有品牌食品安全問題仍是最大痛點。如盒馬鮮生此前被爆出的“標簽門”、聯合利華的自有品牌“佳惠”牌大米出現將陳米、碎米、生蟲退貨大米摻入新米并予以銷售”、將過期產品“重新噴涂生產日期”等嚴重情節。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面向供應商合作伙伴的內部會議上,侯毅還強調,“我們這個產品如果你希望戰略合作,我跟你結婚了我不找小三,你也不能找小三,大家就一心一意。”這目標要達到并不容易。對于供應商來說,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風險實在是太大了。如何讓供應商不“出軌”,這顯然也是個棘手的問題。
總的來說,發展自有品牌是零售商未來發展的趨勢,但是在這當中,盒馬應該要衡量好新開發自有品牌的成本、自有品牌的定位及自有品牌商品質量。只有將這關鍵的三要素權衡得當,才能享受自有品牌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