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團買菜、永輝買菜之后,蘇寧也加入北京的賣菜大軍,在北京上線蘇寧菜場。在此之前,蘇寧菜場已在大本營南京運營了近半年時間,而北京也成為蘇寧菜場進入的首個一線市場。
不同于其他買菜平臺一小時送貨上門的方式,蘇寧菜場依托蘇寧小店,采取自取模式,用戶需通過APP或微信小程序在當天21點前下單付款,次日早上8點至21點即可到門店自提。
目前蘇寧菜場首批上線覆蓋了包括慈云寺、通州、馬家堡、亦莊等區域,共設30家門店作為自提點。在品類上主要有時令蔬菜、肉禽蛋品、水產海鮮、新鮮水果四大品類,SKU超過150個。
今年5月,蘇寧菜場在蘇寧的大本營南京開始測試,7月,蘇寧菜場開始逐漸加快門店的布局速度,蘇寧小店店面運營中心副總經理王琦在接受鈦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南京已有300家左右的蘇寧小店已接入蘇寧買菜,累計上線SKU已經過千。
運營數據方面,據王琦透露,南京300家門店平均單天訂單量為50單,客單價在15元左右,訂單量最高的門店可以達到每天兩三百單,銷售額在3000元左右。按照蘇寧方面給出的時間表,蘇寧小店計劃在2個月內,將蘇寧菜場功能擴展到500家門店,SKU數將擴充至1000個,同時繼南京、北京之后,上海的蘇寧菜場也將在下周開始試運營。
作為觸達消費者最近的場景,蘇寧小店在這兩年成為蘇寧在線下布局的重點,一方面可以成為蘇寧在線下拉新的流量入口,另一方面則是成為提供社區生活服務的履約點位,目前在蘇寧小店里就已接入了社區金融、家電維修、家政保潔等服務,而菜場業務的加入可以幫助小店提高購物頻次、增加用戶粘性,同時完善社區服務。
事實上蘇寧小店在此前也嘗試過在店內現場售賣或其他一些方式,但發現在品控上存在很多難點。不管是生鮮超市還是前置倉模式,普遍都采取的是先采后銷的方式,這就難免會產生庫存,賣隔夜菜會影響用戶體驗,當日下架又會造成耗損,這也是為什么蘇寧菜場采取了用戶自取的模式。
在菜場業務上線北京的同一天,位于順義、占地2100平方的蘇寧生鮮冷鏈加工中心也同步開倉。每天晚上9點截單后,各品類供應商會按照用戶下單的量在夜里將貨品運送到大倉,在完成初步分揀后在次日早上8點前運送到各家蘇寧小店。
據王琦介紹,蘇寧菜場的后臺與供應商進行了打通,供應商可以在自己的后臺看到當日用戶的下單量然后按需配貨,在蘇寧看來,這種按需采購的模式可以極大的降低損耗,保證生鮮品質。
但不得不說的是,在其他“買菜”們一根蔥也一小時配送到家的模式下,這種需要自提的方式有多大的競爭力可能還有待觀察。不過對于這種一根蔥也包郵的模式,也一直以來飽受詬病,階段性在物流上做補貼的方式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是不可持續的,同時在生鮮尤其是蔬菜這種低毛利品類上也很難與成本打平。
在王琦看來,采取自提模式可以讓蘇寧菜場把配送成本讓利給消費者,同時讓消費者不必為包郵門檻去湊單,按照蘇寧方面的給出的數據,蘇寧菜場的平均價格可以做到比線下菜市場價格低30%左右。
到店自提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兼顧自提與到店兩波消費者的體驗。為了保證商品的品質,到達小店的商品會按照不同溫區存放,用戶到店提貨時再進行分揀,這就為小店的存儲和人員配備提出了更高要求。
王琦告訴鈦媒體,前期自提的商品會放置在店內,這主要是為了向到店用戶宣傳買菜這一業務,后期會將自提商品放置在后倉區來減少對店內面積的占用,同時在店內設置專門的自提區。在人員配置方面,王琦表示,目前的小店店員是能夠兼顧到店自提的訂單的,未來如果訂單量達到目前門店店員難以負荷的程度,將在高峰時段雇傭小時工的方式來填補人力。
此外,不同于生鮮超市看得見摸得著的體驗,這種自提模式也存在生鮮電商的一個共性問題,就是“鮮”的問題,對于“鮮”認知,消費者往往存在很多主觀判斷,比如自己挑的才是最新鮮的,或是自己挑的不新鮮也認了,這導致消費者普遍對于線上購買生鮮的容錯度很低。
在王琦看來,生鮮超市也存在品控上的壓力,只不過生鮮超市的品控壓力在前端,到家模式將這種壓力轉移到了后端,據王琦介紹,目前蘇寧菜場設置了多層品控環節來保證在業務上線初期給到用戶一個好的體驗。
同時,為拉新用戶,蘇寧菜場還設有0元專區,內含大蔥、土豆、菠菜等高頻消費生鮮,購買一件即支持配送。在業務上線早期,除常規的地推外,蘇寧菜場還將通過門店推廣,蘇寧小店、蘇寧易購會員轉化、社區拼團蘇小團等旗下業務的支持去進行早期的用戶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