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政府采取果斷措施處置,最大程度減少人員流動,阻斷疫情傳播。在全民宅家的長假里,餐飲、旅游等行業受到沖擊,但生鮮電商卻在此次危機中迎來了機遇。
疫情防控期間,鮮活農產品網上銷售活躍,蘇寧小店、每日優鮮、京東到家、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平臺業務量激增2-3倍甚至更多,有的地區出現半夜搶菜的現象;同城配送企業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倉配一線幾乎是連軸轉。
以蘇寧物流南京加工中心為例,該中心位于南京祿口一處超過2.5萬平方米的倉庫,每晚超過100噸的蔬菜水果在此匯集,相當于30余個農貿市場的量,生鮮蔬果經過嚴格的質檢、分揀、包裝,再由司機運送到南京以及周邊地區的蘇寧小店。第二天早上,前一天下單購買的市民們便可以到蘇寧菜場自提新鮮蔬果。
“菜場業務原來春節期間這個規模比平時要低,但是后期爆發量驚人,預售業務占了線上銷售金額的60%左右。”蘇寧易購副總裁顧偉表示,蘇寧小店APP平臺于2019年4月上線商品預售和蘇寧菜場兩大重點功能模塊,其中蘇寧菜場主打 24 小時內從原產地直發至門店,最快隔日早上7點即可到門店自提。
年輕一代早已習慣了網購,從服裝數碼、到3C百貨,再到外賣配送的火爆,如今的生鮮電商正是網購和即時配送的結合。其中,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為“前置倉”經營模式,即在離消費者較近的地方建立小型商品倉庫,3公里范圍內實現30分鐘送達,盒馬、蘇寧小店則為倉店一體模式。
不過,生鮮電商需要解決的難題也很多。由于貨源供應、物流快遞、人力資源等因素,生鮮電商平臺經常出現上線品種缺貨、配送時效下降、部分產品品控不嚴、客戶等待時間明顯延長等問題。
“電商平臺、物流、門店等環節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能掌控的,資源調動起來會變得更加靈活,相對來說會比社會化的力量效率更高一些。”顧偉表示,去年提出“1小時場景生活圈”的蘇寧依托自身線上線下融合的商業模式以及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全面投入保供增援,產業布局優勢得到進一步體現。
以肉為例,肉分鮮肉和凍肉,鮮肉其實在春節期間供應量是比較少的,是以凍肉為主。“原來我們整個(備貨)是到正月十六、十七的,但實際上疫情過程當中我們到初四初五就賣完了,所以初五緊急讓供應商從外地發貨過來,到現在已經補了兩次貨了。”顧偉說道。
為了激勵供應商給自己供貨,蘇寧出臺了一系列舉措,例如供應到一定的量,雙方的結算周期會縮短;會給予額外的費用,讓供應商能夠短期內調動更多的人力。
依托全場景零售布局優勢,協同家樂福、蘇寧小店、蘇鮮生等場景,蘇寧一方面幫助打開了農產品的銷路,助力農產品上行;另一方面通過全力保障“菜籃子”供應,滿足民生需求。
“對于我們來說,考慮最多的是現階段以及疫情過后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上可能會發生的一些變化。”顧偉認為,蘇寧的O2O智慧零售模式是中國傳統企業轉型的典范。
隨著節后社會經濟活動逐漸恢復,對于生鮮電商及配送而言,保證供給、增強運力、縮短配送時效都是短期問題。讓人深思的是,在疫情之中新接觸到送菜上門的用戶,未來能夠在多大程度下沉淀留存,繼續下單,這將考驗各家平臺對用戶的長期運營能力。
為了解決生鮮冷鏈問題,國家層面也在行動。國家相關政策表示:“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統籌規劃、分級布局和標準制定。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建設一批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國家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加工等設施,對其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