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伊始,擴內需——這個“十二五”規劃的首先任務正式破題。
“著力擴大城鄉居民消費。”這是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近日剛剛結束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的2012年商務工作的首要任務。
不同于以往的一味強調外貿,今年商務部首次將內貿置于外貿之上,擴內需成為今年商務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本次商務工作會議上還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商務部將著力于建立促消費的長效機制。
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的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看來,促進消費的長效機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改善商貿現狀,加大對消費環境、交通物流和產品質量等方面的監管,以保證良好的社會消費氣氛;通過財政政策來釋放城鄉購買力。
談起完善消費環境這個話題時,陳德銘特意強調,“國產品牌進入營銷網絡比較困難,這個問題比較嚴重。原因有很多,特別是零售商對供貨商的過高收費和排擠,以及商場對奢侈品消費的迎合。”
“這也是很多外貿工廠不愿意轉內銷的主因,做外貿很簡單,依靠價格和質量優勢拿到訂單就好,但做內銷卻非常復雜,要打點各種關系,這些最終都會影響到消費。”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顧問陳和午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析道。
工作報告中稱,2012年商務部將深入開展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專項清理整頓,總結經驗,完善制度,促進零售商和供應商關系和諧發展,打破國產品牌進入零售渠道的障礙。
延續往年工作的思路,繼續出臺刺激消費政策仍是商務部工作的重點。由于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已經到期,家電下鄉政策將在2012年底到期,商務部將“總結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經驗,及時研究制定替代接續政策”。
自2007年12月試點以來,家電下鄉等系列刺激政策對消費的拉動效果顯著。商務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家電以舊換新共銷售五大類新家電9248萬臺,拉動直接消費3420多億元。預計家電下鄉銷售1億臺以上,銷售額超過2500億元。
“通過觀察中部和東部部分省份的城鄉經濟結構發現,家電下鄉成功釋放了農村消費能力,由于經濟政策導向等原因農村經濟發展正逐漸成為社會新的消費增長點。”白朋鳴表示,這也意味著家電下鄉的政策延續存在市場基礎,此項政策具有可持續性。
但也有業內人士對此政策的可持續性提出了質疑,認為靠財政補貼的方式促進某種產品的消費增長只是權宜之計,對社會消費的總體拉動比例不會太大,也不可持續。“與其費盡心思尋找一個財政補貼品種,不如把工夫用在改善商業環境、提高商品質量上。”
與以往不同的是,新的刺激政策將與節能環保和新消費模式結合。未來政府會更多地關注運用新科技、新技術的節能環保型家電產品,對此出臺相應扶持政策。
據白朋鳴分析,“節能環保將成為新消費政策的元素之一。第一個層面利好將停留在節能產品層面,相關低耗能產品生產企業將優先獲利,第二層面是整個節能環保產業將會獲得利好。”
但陳和午對此并不樂觀,認為目前很多節能環保產業還停留在政策激勵階段,并沒有成熟的產品跟進。
此外,推進城鄉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和促進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業態的發展也是今年商務部工作的重點。但總體而言,改善消費環境、出臺刺激消費政策以及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這些都是在消費的外圍“打轉”,至于對于擴大城鄉居民消費的關鍵之舉——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和改善消費預期并沒有過多的涉及。
陳和午認為,擴內需的關鍵還是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如果沒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提高消費只能是空談。但這并非商務部一個部門可以做的,涉及到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經濟體制的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有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