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的東南,榕城福州,有一個永輝超市:一家超市用八它創辦于1998年,8年的時間,從白手起家到銷售額達35億元,創造了中國零售業的一個奇跡。同樣是“農改超”,在“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慘淡現實中,它卻能做到不盡財源滾滾來。同樣的經營生鮮,它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敢與沃爾瑪等國際巨頭過招,而前來其所在地福州的“取經”者,更是絡繹不絕。
業內常說“超市的靈魂在于生鮮”,誰都知道要把生鮮經營好可不容易,但在這家超市看來,一切都很簡單。它把觸角伸向上游的供應鏈,做到低價、優質,讓生鮮產品的供應變得“簡單”;它不收取進場費,而且采取日結及十日一結的結算方式,讓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變得“簡單”。
這些看似簡單,其實并不簡單。其中的不少絕招,別人未必就能模仿。
它擁“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日成名天下知”,就在幾年前業內人士都把上海作為“零售業圣地”,紛紛前去學習;但如人們卻一批又一批來到榕城福州,參觀永輝超市。
永輝超市是“農改超”的開創者和實踐者,在國內好多嘗試“農改超”的企業都相繼失敗的情況下,它是取得成功的少數企業之一,其經營模式被列入《零售創新案例》一書。
永輝超市生鮮做得好,這已經是業內皆知的“秘密”,生鮮在賣場的經營面積和銷售額都占到總體的55%左右。非但生鮮的特色是它的獨創,永輝超市在實踐中總結出“簡單論”的思想與方法。永輝的“絕活”很多,也很簡單,但有些卻無法模仿:有一支160多人的采購隊伍。,常年奔波在全國各地,歷盡千山萬水,吃遍千辛萬苦。不僅如此,自己還搞批發,甚至把觸角伸向了源頭——自己建立蔬菜生產基地和食品加工廠,形成產銷一條龍。
永輝超市它的營業時間在國內零售企業中總是最早的,別的超市人還在沉浸在熟睡夢中的時候時,它就在清晨5點半.30就打開店了門,迎來第一波客流,。后來,沃爾瑪受其“影響”,也將跟著效仿,開店時間提前到了為6點.00。
永輝超市它幾乎從來不做形象廣告,開店不搞宣傳,促銷的時候不做DM海報,但卻開設了慈善超市,每年都撥款500萬來扶助貧困家庭。
它就是永輝超市,上述現象我們做以歸結,那就是面這些看似簡單、實則不易,感覺另類、卻是大巧若拙的行為,就是“永輝現象”。永輝集團從默默無聞到聞名天下,只用了5年。如今它坐鎮東南,東挺廈門,西拓重慶,頗具氣候。它的開創者是張軒松、張軒寧兄弟倆,兩個年輕有為的企業家。好多企業都是回避親屬在同一個公司,然而張軒松、張軒寧兄弟倆卻配合默契,共同主持永輝。
永輝成功的經驗是什么?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而解讀永輝成長的秘密,2006年,對于在外資超市從中心城市向二三級地區步步緊逼下,受自身管理難題重重困擾的國內零售企業來說,永輝的故事或可欣賞,永輝的經驗或可借鑒。翻過此頁,我們將解讀永輝的故事,分享永輝的經驗正是本期封面報道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