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人們的印象中,沙坪壩近年來在主城五大商圈中穩居老二位置,可市商委昨日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在所有四項指標中,解放碑拿到4項第一,老大地位暫無人能撼動。觀音橋拿走1個并列第一、2個第二,1個第三,總分第二。南坪除網點數量略遜沙坪壩外,其余指標全部超過沙坪壩。沙坪壩被擠出前三名行業。
市商委這次統計的四項指標分別是商業網點數量、營業面積、年銷售額和商業設施累計投資額。
大賣場“外商”占一半
本報訊 由外資及市外企業組建的外來商業軍團,在我市零售市場勢力越來越大,目前已在主城五大商圈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態勢。市商委昨日公布的資料顯示,五大商圈共有商業網點營業面積352萬平方米,其中101萬平方米為外來軍團占據。
市商委統計顯示,截至11月,主城五大商圈共有商業網點近2萬個,其中外來軍團共有63個(其中市外企業44個,外資企業19個)。數量雖微不足道,但所占營業面積卻不小,按上述統計數字計算,外來商家平均單店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這表明外來軍團入渝,開的多是大賣場。
若按5000平方米為大賣場的話,目前五大商圈共有220萬平方米的大賣場,其中,可能有一半被外來軍團納入麾下。
由于大賣場影響力遠大于中小賣場,外來軍團在五大商圈零售市場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營業面積所占有的1/3份額。
市商委稱,外來軍團目前最青睞解放碑,在此圈地43萬平方米;其次為觀音橋,圈地量達33萬平方米;南坪、楊家坪、沙坪壩則分別以13萬平方米、7萬平方米、5萬平方米分列3—5位。
據了解,外來軍團入渝圈地出現在最近一兩年,如外資好又多、美美、遠東、易初蓮花等,也有來自國內其它城市的著名商家,如北京華聯、王府井、銀泰、茂業、人人樂、永輝等近20家。
外來商家大量涌入我市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據市商委統計,目前有28個境外大中型知名商家入駐重慶,直接引資超過3億美元,設施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2003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另外,國內連鎖企業國美、蘇寧、王府井、北京華聯、銀泰百貨等也陸續進入。
社零總額近千億
本報訊 1—10月,全市社零總額增長14.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市商委據此預計,全年全市社零有望突破950億元。
今年以來,全市消費品市場平穩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10個月突破兩位數增長,扭轉了近幾年來社零增速低于GDP增速的局面。其中10月份全市社零總額同比增長17.3%,創直轄以來月度增幅新高。前10個月,我市社零總額增速在全國及西部的位次分別提前了9位和6位。
市商委人士分析,我市社零增長進入快速期的原因有四:一是宏觀經濟環境持續好轉,全年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二是居民收入增長加快,1—10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9%,刺激消費性支出增長11.3%;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16.5%,帶動生活消費支出增長13.79%。三是物價上漲帶動社零增長,1—10月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了3個百分點。四是消費環境有所改善,如商業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步,各級商圈功能進一步完善,中心鎮和社區商業集中打造等,極大方便了老百姓購物消費需求。
重慶商業的西部之最
近年來,我市商業以培育大型流通企業、大型商品交易市場為重點,創造了一批西部之最。
——解放碑中心購物廣場,年銷售總額達122億元。
——重慶商社(集團)有限公司、重慶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分別以65.69億元和44.66億元的年銷售額位列我國連鎖經營30強企業的第14名和25名,整個西部地區僅此兩家進入。
——朝天門綜合批發市場,交易額超過100億元。
——觀音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額近40億元。
——和平藥房連鎖店達到260多個,銷售額達4.6億元。
流通走向現代化
●連鎖經營方式已拓展到百貨、超市、成品油、汽車、煙草、圖書、醫藥、建材、農資、通訊、餐飲、再生資源等近20個行業,1—10月,全市連鎖經營銷售額達173億元,同比增長30.2%,占全市社零總額的22.4%,預計全年達到200億元,同比增長27%。
●荷蘭馬士基、韓國現代等海內外大型物流企業紛紛搶灘重慶,商社電器、新世紀百貨80%的物流已被中郵、順康、雪峰等第三方物流企業外包。
●新世紀、重客隆、涪陵新大興等本地企業通過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平臺實現商品采購,1—10月,全市網上商品采購額達到23.4億元,增長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