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便面集體漲價風波”發生之后還不到1個月,方便面陣營就出了“叛徒”。隨著開學日期的臨近,為爭奪學生這一方便面主力消費群體,在漲價半個多月后,福建省福州市場上不少大品牌方便面開始降價促銷,降幅最高達到10%。記者日前在新華都、永輝等福州幾家規模較大的超市看到,知名方便面品牌多開始大幅降價:康師傅食面八方5袋裝的牛肉干拌面從8.5元降到7.6元;康師傅紅燒牛肉桶面從3元降到2.7元;一款珍品碗面從原來的2.2元降到2.1元;日清飛碟蠔油牛肉炒面從3.6元降到3.2元;今麥郎5包裝袋面從8.5元降到8元。
這一降,馬上讓方便面巨頭們“漲價有理”的謊言現了原形。就在不到一個月前,在行業協會的統一組織下,巨頭們頗具悲情色彩地向世人宣稱,他們的集體漲價實在是迫于原料漲價的無奈。話音未落,就有方便粉絲企業站出來揭發,稱巨頭們夸大了原料漲價的幅度,而且他們已經通過重量“瘦身”等變相方式獲得了彌補。這次幾個“叛徒”的出現,更加清楚地說明,所謂原料漲價不過是跟風漲價的一個借口,否則降幅高達3元的企業,豈不是冒著喝西北風的危險來充當活雷鋒?
同時現形的,還有“聯盟可以操控市場”的謊言。方便面市場是一個競爭比較充分,而且需求彈性比較大的市場,因此企業個體的跟風漲價具有很大風險。因為在老百姓看來,你漲價我就買他的,都漲價我就不吃這種垃圾食品了。
在這次漲價風潮中,很多行業紛紛高舉“成本上升”的旗號投入到漲價大軍中。油漲了,肉漲了,蔬菜漲了,煤氣漲了,方便面漲了,牛奶漲了,就連旅游景點的門票也耐不住寂寞,宣布漲價。對此物價部門指出,在競爭性產業里,企業自主定價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允許經營者合理轉嫁成本,但提價不能超過合理的限度,更不能跟風漲價。
方便面巨頭們冒著違法風險結成價格聯盟,以期達到共抗風險、有錢大家賺的目的。然而,因為競爭的鐵律,任何充分競爭的市場都不可能受價格聯盟的擺布。幾年前彩電價格聯盟的破裂,不久前的重慶洗車業價格聯盟的失敗,加上這次方便面價格聯盟的流產,充分說明了結盟不過是一個欺騙自己的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