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規劃明確指出,將加強社會發展領域的公益性技術研究,把人口健康、公共安全、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領域的科技創新置于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地位,為加快提升我國社會發展的綜合水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技術支撐。攻克避孕節育、優生優育、重大疾病防治、中醫藥現代化等關鍵技術,全面提高人口素質,保障國民健康。圍繞生產、食品、社會和生物安全問題,突破制約公共安全的關鍵技術,建立國家公共安全應急技術體系,提升國家應對公共安全災害事故與突發公共事件能力。
其中,食品安全關鍵技術被列入公共安全領域重大項目,將重點開展食源性疾病與食品污染的危險性分析,加強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食品安全控制技術研究,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綜合監測、溯源和快速預警系統。建立我國食品中病原微生物、農藥和獸藥殘留、化學污染物、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劑等食品危害物的分析平臺,建設2~3個食品危害物風險評估中心/基地;完成150~200項國家檢測方法和標準的制訂工作,研制25~30種標準物質;建立5~10個綜合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