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珠海訊 從5月15日起,珠海將全面實行禽類動物及其產品檢疫標志制度,屆時,該市所有的禽類動物及其產品,必須經各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檢疫合格,統一佩戴“珠海動檢”檢疫標志(腳環)或檢疫激光噴碼方可上市交易。由于腳環的制作和佩戴費用由市區兩級財政解決,該制度的實行不會增加消費者的負擔。為此投入的約280萬元經費由政府“埋單”,市民無需擔心禽類價格因此上漲。
據了解,珠海此舉開全省先河,目前其實施文件已經由省農業廳轉發全省各地市參照學習。
認準兩種檢疫標志
昨日,珠海市農業、衛生、工商、質監、城管、食品藥品監督6部門聯合發文,本月15日起,全市范圍內所有禽類動物及其產品(光雞、光鴨、光鵝等),必須經各級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檢疫合格,統一佩戴有“珠海動檢”檢疫標志的腳環或激光噴碼方予上市。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珠海此舉開全省先河,早在2002年,珠海就試行過該制度,但因種種原因,試行一段時間后停止推廣,此次作為一種長效機制全市實施,在全國也比較罕見,目前其實施文件已經由省農業廳轉發全省各地市參照學習。
據珠海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特制的腳環一旦佩戴到家禽的腳上之后,就無法取下,除非把雞腳斬掉,從而避免了腳環的“二次利用”。
雞鴨鵝不會漲價
目前,珠海每天“三鳥”上市量大概在12萬只左右,而一個腳環的制作成本大約為4分錢,另外還有佩戴腳環所需的人工,整個費用加起來相當可觀。這部分費用會不會因此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對此,珠海市農業部門有關人士表示,檢疫標志(腳環)的制作費用由市財政解決,標志佩戴等其他費用由各區財政解決,因此不會轉嫁給市民,不用擔心雞肉漲價。為此,目前珠海投入約280萬元財政經費,解決腳環制作及標志佩戴等費用。
根據珠海市農業局、工商局、衛生局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實行禽類動物及其產品檢疫標志制度的通告》要求,經檢驗合格的禽類動物及其產品,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出具檢疫證明,并佩戴腳環;經檢驗不合格的,由貨主在動物檢疫員監督下作防疫消毒和其他無害化處理,無法作無害化處理的予以銷毀。目前,珠海已經組織設立了16個禽類動物及其產品檢疫申報點。
通告還規定,珠海將逐步推行禽類集中屠宰制度,尚未實行禽類集中屠宰制度的農貿(肉類)市場,應當在市場設置的隔離間內進行禽類宰殺。超市內銷售的冰鮮禽類產品必須來源于集中屠宰廠(場)。
珠海家禽的檢疫標志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一次性塑料腳環,另一種是檢疫激光噴碼。檢疫標志由動物防疫部門統一定制,上面會印有“珠海動檢”的字樣。而激光噴碼除了標有“珠海動檢”字樣外,還有噴制日期和編號。
有了這些標記,屆時市民一看腳環就可以知道要買的雞鴨鵝是否檢疫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