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就要到了,無酒不成席,打“健康牌”的葡萄酒更是備受歡迎。然而近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曝光說,河南民權縣一些賣葡萄酒的人都不喝當地出產的葡萄酒,所謂用100%葡萄原汁釀制的酒居然是用“三精一水”(酒精、香精、糖精和水)炮制出來的。更有甚者,不法廠家竟添加化工原料給酒調味!
記者昨日走訪廣州市場,暫未發現被曝光酒廠的產品。工商、質監部門提醒市民,購買葡萄酒應看清QS認證。
賣酒的不喝自家的酒
據曝光,河南省民權縣并沒有種植釀酒用葡萄的基地,然而,當地卻有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廠30多家。這些酒批發價異常便宜,一瓶的批發價只要一兩元錢,高的也不過三四元錢。但是,賣酒的人都不喝當地產的價格低廉的葡萄酒。
記者在民權縣旭陽、久豐、新五豐、小喬、寶玉、中糧長城等葡萄酒廠和山東煙臺水城酒業有限公司等廠家暗訪發現,廉價葡萄酒竟然是用“三精一水”勾兌的,即往葡萄酒里摻50%的水,然后用酒精、香精、色素、單寧等添加劑來勾兌出葡萄酒的色、香、味。
而根據我國2003年公布的《中國葡萄酒釀酒技術規范》規定:生產葡萄酒的原料必須是100%的葡萄原汁,禁止使用酒精、香精、糖精等添加劑勾兌。
更惡劣的是,民權縣寶玉葡萄酒廠居然用化工原料———工業級試劑單寧酸來調節葡萄酒的口味。
據透露,工業級單寧酸是生產墨水的主要原料之一。我國《食品衛生法》規定,包括工業原料在內的各種非食品原料禁止用于食品生產。這些勾兌的葡萄酒成本最低的每斤不超過兩毛錢,然后以每瓶一元多錢至四五元錢不等的低價批發到全國各地,主要在超市和賓館飯店出售,售價高的在10元左右。
“勾兌酒”居然能檢測合格
據了解,雖然國家葡萄酒標準中規定生產葡萄酒的原料必須是100%葡萄原汁,但由于國家標準中只檢測酒精度、糖度等單項理化指標,而不檢測葡萄原汁的實際含量,因此造假企業鉆了檢測標準的空子,只要針對相應的檢測項目,加入酒精、糖精等添加劑,就能一一檢測合格。
記者了解到,近日衛生部通報了2006年葡萄酒國家衛生監督抽查結果,葡萄酒中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問題突出,其中莧菜紅和赤蘚紅等色素和菌落總數超標嚴重。
廣州市工商局近日公布的市場葡萄酒抽檢結果顯示,合格率為83%,不合格項目主要是酒精度不合格。但有業內人士擔憂說,由于國家標準檢測項目單一,難保有勾兌的劣質葡萄酒也混入合格產品的行列之中。
記者昨日走訪廣州市場,暫未發現被曝光的葡萄酒牌子,超市和商鋪中多是長城、王朝、張裕、金蝴蝶等名牌。記者從廣州市質監局了解到,從今年1月1日開始,葡萄酒已納入QS認證,市民選購需看清楚。有關人士提醒市民,購買葡萄酒看清廠家,切莫購買被曝光的廠家生產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