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限塑令" 建議環保塑料袋收費不超5角
發布時間:2008-03-10 |
信息來源:青年報
無論你是否習慣,從今年6月1日起,號稱“白色污染之源”的塑料購物袋將不再是“免費午餐”。今年1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限塑令”;3月4日,有關塑料袋生產的3項國家標準征求意見工作也已截止。一場全國性的“禁白戰役”正式打響!這場關乎環保的重要戰役也引起了兩會代表、委員們的強烈關注,紛紛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給出具體對策。
●關注替代產品
開發生產工藝菜籃子一舉多得
昨天,記者采訪了幾位既是事業上的杰出女性,也是經常下菜場、逛超市的“家庭主婦”的女政協委員。
“我從來不用塑料袋的?!比珖f委員、香港樂天陶社社長鄭袆給記者算著這筆賬:“我家有3個小孩加上丈夫和我,還有1個保姆,每天都得出去買菜或其他東西,如果每天每人用1個塑料袋,一天就是6個,一年下來要用幾千 個塑料袋,這將對環境造成多大的污染呀?!?nbsp;
鄭袆委員來自香港,對6月內地即將實行的“限塑令”大加稱贊:“這樣提倡環保的理念與做法領先于香港?!?nbsp;
不過,鄭袆委員認為,“限塑令”只是為了保護環境而作出的一項制約公眾的措施,最好的做法還是促使公眾自覺自愿地少用塑料袋,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最佳方法,莫過于開發并生產比塑料袋更好的替代產品。
“比如說,可以用中國傳統手工藝菜籃子代替塑料袋,既美觀又能重復使用。”鄭袆委員表示: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促進山區婦女手工藝的發展,既發展了當地的經濟,又保護了民族傳統文化,還為環境發展作出了貢獻,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超市用布袋農貿市場用籃子
全國人大代表、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陳振樓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限塑令挑戰了人們的生活習慣,肯定會有很多人覺得不方便,但環保不是讓人們的生活變得不方便,所以開發替代產品迫在眉睫?!?nbsp;
陳振樓代表認為,塑料袋造成環境污染,限制勢在必行,采取收費方式是一種相對有效的限制措施。“過去由于塑料袋是免費的,我經常在超市看到,有些消費者在結賬的時候會額外多要幾個塑料袋,收銀員不給還要引發爭執。相信等到塑料袋收費以后,人們使用塑料袋時會更加理性慎重?!?nbsp;
“當然,塑料袋收費或者說受到限制后,會給消費者帶來很多不便,這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陳振樓代表說,“我始終有一個觀念,環保不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不是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下降,它是為了人們的生活更好?!彼J為,限制塑料袋消費只是可供選擇的途徑之一,根本出路還在于盡快找到傳統塑料的替代品?!拔医ㄗh國家能夠在政策上有所扶持,發展可降解的環保制品?!?nbsp;
陳振樓代表認為,布袋、菜籃等都是塑料袋的最佳替代品。“去超市就用布袋,去菜場就用菜籃子,非常方便?!彼嬖V記者,每次他和妻子去農貿市場買菜,都會隨身攜帶布袋,覺得非常方便。“不少農貿市場使用的塑料袋,也許本身還不如布袋干凈衛生,更不如布袋環保。”
制約商家價格以五角為上限
“對待環保這一問題,在目前沒有更合適辦法的情況下,對塑料袋實行收費這種做法值得推廣?!?nbsp;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張濟順如是評價“限塑令”,但同時她也表示:對百姓使用塑料袋作出了制約,也要對收費的商家作出制約,否則就是讓老百姓白白地多了一份支出,會讓好的理念收到相反的效果。
“現在有少部分超市已開始叫賣環保塑料袋,往往要一元一個,我覺得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還是貴了一些?!睆垵樜瘑T建議,塑料袋的價格應控制在5角之內,“而且質量要過關,要能夠重復使用?!?nbsp;
張濟順委員還呼吁,科技工作者可加強對塑料袋成本課題的研究,研發既能保證高重復利用率,又盡可能降低生產成本的塑料袋,這一塊的市場應該是極其廣闊的。
“對于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經常去超市買東西的家庭,可考慮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自備一只薄薄的拉桿包加上一只保溫袋。”張濟順委員表示:拉桿包體積大,很能塞東西,而且價格便宜,稱散裝的冷凍食品時保溫袋則可派上用場?!爸辽伲瑢ξ疫@樣每周都要去超市的人來說,就考慮采用這種做法?!睆垵樜瘑T笑著對記者說。
收費只是手段關鍵在于意識
“在構建節約型、環保型社會的視野下,我們需要審視原來的生活習慣,并加以改進。”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環境保護局局長張全也認為,塑料袋帶來了非常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除了在空中飛舞會影響環境的潔凈外,塑料還將在土壤里滯留,破壞土壤的透氣性能、蓄水能力,使耕地土壤惡化;塑料添加劑中的重金屬離子及有毒物質會在土壤中通過擴散、滲透,直接影響地下水質和植物生長……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賦予塑料袋一定的價值?!睆埲碚J為,收費只是手段,目的是促使大家減少或重復使用塑料制品。通過經濟杠桿作用,調控市民的消費行為。他說,“就像闖紅燈要罰錢一樣,有償使用塑料袋是為了倡導市民健康的環保消費行為,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角度來看,非常重要?!?nbsp;
張全代表認為,除了有償提供塑料袋,還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向大眾進行宣傳,提高公眾環保意識。此外,他分析說,“過去我們談到環保問題,都認為是企業的責任,發現問題處罰的也是企業,事實上,環保事業人人有責,有償提供塑料袋,就是環保工作從企業參與轉向全民參與的一個體現?!?nbsp;
“限塑”不是一個人的戰斗
兩會期間,偷得半日閑。
去超市買早餐,適逢這家超市正在舉行“樂活年活動”。這項發起于陽春3月的活動,向人們宣講這樣一種“樂活”理念:在包括日常消費等在內的各種社會行為中,均會考慮到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及對生態環境的責任心,這也是一種健康和可持續性的生活方式。
“我會減少制造垃圾,也實行垃圾分類與回收。”“我會盡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少廢氣污染。”……
在超市的宣傳冊上,記者看到了“樂活族十大宣言”。同期推出的,還有系列環保活動:買滿58元以上可用5元換購環保筷一雙,買滿174元可免費獲贈環保購物袋等。超市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環保購物袋很受歡迎,每天都有數十人拿著收銀條來換取。
于是突然想起,2004年的冬天,在上海,遇到浙江省永嘉縣的陳飛。這個長期同塑料袋進行斗爭的普通農民,用了7年的時間,自費跑遍19個省區市,送出了上萬個菜籃子,以行動呼吁“重提菜籃子、拒絕塑料袋”。
后來,他被評為“2007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提名獎。而他之所以被提名,也許只是因為他一度是“拒塑”戰場上唯一的士兵。
而到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和企業站出來,舉起了“環?!钡拇笃欤涸诒本┏醮旱慕值郎?,一位阿姨拎著一只裝滿了青菜的布袋姍姍而來;在政協委員入駐的友誼賓館,“洗衣袋循環使用”的小提示溫情地躺在桌子上;在人大代表入駐的京西賓館,走出電梯抬頭就能望見“物品少用一次性,節省資源利環境”……
陳飛終于不再孤單。
確實,環保是所有人躲不開的責任。海明威曾經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所以,讓我們借用一句全國人大代表王霞的話共勉吧:
“我們都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環境需要我們共同來關照?!?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