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規體系 “兩會”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發布時間:2008-03-13 |
信息來源:中國食品產業網
食品安全關乎國計民生,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也是近年來“兩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在今年的“兩會”上,如何完善食品安全法規體系、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等問題再次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3月4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姜恩柱在回答記者有關食品安全的問題時表示,多年來,中國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中國的食品質量和安全是有保障的,今后一段時期內,中國政府將采取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食品安全,進一步加大打擊的力度,堅決不讓不合格食品流出國門。
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政協副主席支建華認為,我國食品安全狀況總趨勢是好的。去年全國開展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體現了我國政府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他認為,某些國家對我國出口產品質量的指責純屬炒作,事實上,中國檢驗環節相當嚴格,問題產品絕非輕易能出口。
談到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時,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茶葉質檢中心主任駱少君表示,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中國大部分食品生產企業總體上比以前要好很多,總體上是令人放心的。有關部門對食品安全問題也非常重視,國外一些輿論夸大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慶后認為,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并沒有像國外媒體報道的那樣突出,尤其是近兩年我國加大了整治力度,取締了很多不具備生產條件的小作坊、小工廠,而且我國的食品企業,特別是大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不比歐美國家的差,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3月8日下午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明確表示,今年將制定《食品安全法》以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姜恩柱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食品安全法》將著重在6個方面對食品安全問題做出規定,即:一是建立以責任制為基礎,分工明晰、責任明確、相互協調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二是建立以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基礎的科學管理制度。三是制定統一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四是強化生產經營者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五是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一公布制度,由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對食品安全信息予以統一公布。六是明確食品監管部門的責任,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以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雨潤集團董事局主席祝義才認為,從我國食品企業的生產現狀來看,要制定嚴格的市場準入條件或標準,從源頭上解決小企業、小作坊違法、違規生產食品的問題,保證我國食品質量和安全。為此,他建議在《食品安全法》中加入“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落實行政許可制度”,進一步增強對食品經營者違法違規的處罰力度,提高食品生產經營者的違法成本,同時提高市場準入門檻,規定所有食品生產企業必須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食品質量安全標準認證。
全國政協委員、第三軍醫大學軍事預防醫學系余爭平教授說:“1995年國家頒布的《食品衛生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工作,迫切需要制定新的《食品安全法》,來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他認為,《食品安全法》應規范食品安全監管主體,以法律形式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同時加強食品生產全過程的監管,涵蓋食物種植、養殖、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此外,現行的《食品衛生法》中,衛生標準主要是理化衛生指標,沒有涵蓋食品安全的其他必需指標,《食品安全法》要在這方面進行補充完善。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民主黨河南省委主任委員高體健建議,建立涵蓋所有食品類別和食品鏈各環節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為確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明確監管責任、制定監管政策和食品安全標準、預防和處置食品安全事故、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有效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供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