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酸鹽",一個不為消費者所熟悉,但飲用水行業皆知的名詞,隨著《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2007年7月1日正式實施以及國家去年開始為礦泉水新標準征集意見,這個隱藏在中國飲用水行業中10余年的"秘密"開始浮出水面.由于國家的飲用水標準對菌落總數要求非常嚴格,限定在50cfu/ml,因此,在各個廠家大量使用臭氧進行殺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了溴酸鹽這樣一種副產物,而用臭氧消毒公共飲用水所產生的無機消毒副產物溴酸鹽,是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定為2b級的潛在致癌物.
在國際上,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環保局所規定的飲水中,溴酸鹽最高允許濃度在10μg/L以內;而在中國的礦泉水標準中,一直以來都沒有將溴酸鹽放入標準.溴酸鹽究竟是什么?它為什么被行業隱瞞了那么久?為什么標準中遲遲不見它的身影?它對人體究竟存在哪些隱患?時報從去年下旬已經開始關注這個行業內幕,記者為此做了深入采訪和調查,希望還消費者以知情權,同時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目前,飲水化學消毒法主要包括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臭氧消毒,其中,臭氧消毒因副產物的危害明顯低于液氯消毒副產物的危害,且成本較低,正被廣泛應用,尤其是桶裝水和瓶裝水工業.但用臭氧對礦泉水消毒的過程中,會將水體中自然存在的溴化物氧化為對人體有害的溴酸鹽.許多研究表明,飲用含有機物污染的飲用水,與肝癌、胃癌、食道癌的發生有關.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瓶裝礦泉水均采用臭氧消毒方式,但瓶裝礦泉水中溴酸鹽的含量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卻一直不為消費者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