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啟動儀式在世紀廣場舉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實行,標志著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逐步進入了標準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為市民筑起了餐桌“防火墻”。
榆陽區14個試點率先實行,9月1日起各縣區全面推廣
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是指為確保人身健康和安全要求,禁止不符合質量安全要求的農產品進入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制度等各有關法律、制度的總和。今日起,我市首先在榆陽區古城農貿市場、喜洋洋商廈、好日子購物廣場等14個市場、超市進行農產品市場準入試點,對農貿市場、超市實行蔬菜、水果、禽畜產品、水產品等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截止目前,榆林城區已建成了14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各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站正在籌建之中。全市已經認定了32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80萬畝。
據了解,從9月1日起,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將推向各縣大型農貿市場。至2009年7月1日,市場準入范圍將延伸到城區所有農產品市場,以及鄉鎮農產品集散地,品種上也擴展到所有農產品。
市場代表:歡迎政府部門進駐市場,嚴把農產品入市關
啟動儀式現場,市場代表普遍歡迎、感謝政府部門進駐市場,嚴把農產品入市關。代表張飛說,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我們可以更放心的經營,此舉是政府對農產品企業的極大支持。今后,我們將嚴格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積極、主動地配合協助農業、畜牧、水務等部門做好農產品入市前的檢驗、登記、抽檢、公示等工作,對于監測不合格的農產品,要進行無害化處理,經處理仍然不合格的,堅決予以銷毀。
廣大市民: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為我們筑起了餐桌“防火墻”
手拿宣傳資料的王女士說:“今后終于可以吃到放心菜、放心肉了。”現場廣大市民認為,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礎工程,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具體行動,是政府關注民生的德政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實行,為我們廣大市民建起了餐桌“防火墻”。
管理部門: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質量安全監控
我們制定了農產品市場準入屬地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確保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安全監控。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加大抽檢力度,加快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步伐和大型生產基地檢測點建設,力爭把好基地準入關。到2008年底,基本實現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5%以上,最終實現我市上市農產品全部達到質量安全標準的目的。
此外,我們還將和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生產者積極探索產銷對接、定點經營的現代營銷方式,減少流通中間環節,以便實施產地監督和質量追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2009年9月1日,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將在全市范圍推廣。屆時,全市要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結果公示制度和報告制度。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和農貿市場,在每個交易日都要進行檢測并將檢驗結果及時公布,使經營者和消費者及時了解產品質量。對檢驗不合格的農產品,要按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者銷毀,并向有關部門報告。市農業監測站將開展市級例行監測工作,對各農產品基地、產品進行抽檢,力爭形成“政府推動、利益驅動、市場帶動、社會促動”的齊抓共管格局,引導農民科學生產,指導市民安全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