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41分報道,河南開封杞縣放射性物質鈷60事件,一個多月來成為新聞熱點,同時也把"輻照技術"這個陌生的專業字眼帶到了公眾面前。輻照--輻射的輻,照亮的照。這兩個字的結合本屬于核輻射的范圍,可是如今,輻照這個詞已經和我們吃的食品聯系在了一起,于是產生了一個更新的名詞:輻照食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吃的食品哪些可能就是被輻照過的?
輻照技術主要用于滅菌
輻照食品,是指用一種輻射加工技術,運用γ-射線的照射對食品進行加工處理,在強大的理化和生物效應下,對食品進行殺蟲、滅菌、保持營養品質和延長保質期的特殊食物。
生活中究竟哪些食品是輻照食品?從干果果脯到水果蔬菜、從大蒜到辣椒粉、還有飯桌上的熟肉,冰箱里的凍蝦仁,方便面里的調料,甚至是調理身體的中藥丸,他們都有可能是輻照食品。
由于輻照食品要達到的滅菌效果,需要有放射源,所以當很多人知道自己吃下的中藥丸、辣椒粉、甚至大蒜都是這種食品時,表現出的驚訝和后怕可想而知。于是不禁有人要問,為什么一定要用放射性物質進行食品的滅菌,甚至像中藥丸這樣的藥品也要加入其中。一位長期從事中藥生產管理的業內人士介紹了其中的緣由:“其實外人很陌生,干這個工作的人并不陌生。中藥材本身從地下挖出來通過人的加工,在這個過程當中他有很多的細菌在里面,包括大腸桿菌和很多的雜菌。這些東西通過粉粹通過清洗晾干烘干,打成粉。打成粉以后裝上袋子,送到農科所進行鈷60滅菌。這在過去是不存在的,過去用硫磺熏,這樣去一些蟲子,不讓他發霉變質。這個粉子鈷60滅完以后回到工廠再加工成蜜丸,蜜丸(中藥丸)蠟封以后裝上盒,再重新裝箱以后整箱的再去一次鈷60,往往這樣出來的產品沒有菌了,到現在還是用這種方法。”
各國的輻照食品標準不一
世界上第一家商業食品輻照工廠1991年就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注冊。截至目前,世界上42個國家正式批準了240多種輻照食品的標準。有些國家則嚴格禁止輻照食品。
在我國,目前大約有近百種輻照食品通過了鑒定,已經有28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50多個輻照裝置,專業的大型輻照工廠也已經達到了80-100家左右。2005年我國全年輻照食品產量就已達到世界輻照食品總量的三分之一,堪稱輻照食品產量大國。
專家:標準線內的輻照食品安全
但是,河南鈷60事件讓輻照技術的應用范圍浮出水面,也讓人們的心提了起來。放射性物質輻照過的東西,人吃了到底安全不安全?下面我們就來連線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羅雪云教授:
主持人:從您的研究來看,我們想知道,輻照食品到底對我們身體健康有沒有危害呢?
羅雪云:實際上這個輻照食品,世界各國對它的安全性都非常的關注。剛剛是提到了美國,從1955年就開始研究它的安全性,做一般的要求,輻照食品要求進行兩種動物經過兩年的實驗研究,包括它的疾病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和致多變性,還有它的生長實驗,一共要做4代甚至7到8代的動物實驗,所以從動物實驗上來講是這樣的,我們國家從50年代就開始進行了輻照食品的毒性研究,70年代在國家科委組織領導下,在全國范圍內,比如說北京、上海、天津、四川、河南、山東、廣東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別要提出來的就是我們衛生部組織先后在剛剛我們提到的那些省市自治區、直轄市進行了大量的人體實驗,事實實驗,就是吃輻照食品,一共做了將近450個人,試用時間從7周到15周。就是吃了一個50天到三個半月,吃的輻照食品的品種一共有35種,輻照食品占膳食食品的19%到70%,在做實驗的期間,大米可以吃到一斤每天,就是輻照過的大米,所以那么進行了包括血液生化、還有染色體分析、肝腎的掃描進行了全項目的檢驗,都沒有發現有什么問題。所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根據世界各國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所以他們認為,得到的結論是10個kGy以下的產品,不需要再做毒理學的安全性評價,我們國家定的輻照的劑量,輻照食品的標準都在10個kGy以下,比如說肉、熟肉都是在8個kGy。
主持人:就是說在標準線以下的都是屬于安全的?
羅雪云:對。
主持人:去商場,到超市,我們究竟怎樣才能辨別出哪些食品是經過了輻照?
主持人:由于經過了輻照的食物口味基本不會改變,感觀上也與一般食品沒什么兩樣,僅憑肉眼您可能無法分清輻照食品與非輻照食品。所以,國家強制規定,經電離照射后的食品,必須在包裝上加貼標識和中文解釋。但現實是有令不行,我們發現,絕大部分輻照食品并沒有加貼標識明示。所以,我們在提示大家購物時關注包裝上輻照標志的同時,也要提醒廣大商家別忘了在您的產品上亮出"輻照食品"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