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洋奶粉就一定比國產奶粉更讓人放心嗎?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一組不合格食品明細單,從今年3月至8月,我國進口乳品有670余噸不合格,嬰幼兒奶粉不合格量占了近七成,原產地以澳洲居多。受此影響,許多市民對洋奶粉的信任度大減,而商場的洋奶粉促銷力度也遠遠不及以往。工商部門則提醒消費者,目前商場超市銷售的洋奶粉都是經過國家檢驗合格的,不必過于緊張或擔心。
洋奶粉并非十全十美
很長一段時間,洋品牌嬰兒奶粉是許多媽媽或準媽媽的最愛。記者查看了前幾個月我市一些知名論壇的帖子發現,只要是家庭條件還算可以的父母們,大多都傾向于購買洋品牌奶粉。對于他們來說,多花錢固然很心疼,但和寶寶的健康相比,這點錢實在是微不足道了。
然而,很多消費者發現,一些國產奶粉存在的問題,在洋奶粉身上同樣存在,甚至問題更多。
2008年多美滋腎奶粉結石事件、2009年惠氏結石門、施恩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超過國家規定限量值100多倍、2009年9月份美贊臣奶粉蛋白質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2010年9月雅培奶粉“甲蟲門”……就在幾天前,國家質檢總局又公布了一組統計數據,從今年3月到8月,我國進口乳品被檢出有670余噸不合格,嬰幼兒奶粉占了近7成,原產地以澳大利亞最多,菌類、重金屬超標是不合格主要原因。
洋奶粉超市銷售受影響
在一系列的洋奶粉“事件”的影響下,消費者對洋奶粉的好印象打了不少折扣。不僅如此,就連一些商場、超市的洋奶粉促銷員,也不像以往那樣“熱情”,而是謹慎了許多。
昨天下午,記者在幸福中路一家大型超市的嬰幼兒奶粉區看到,琳瑯滿目的國產、進口奶粉整齊地排列在貨架上。在進口奶粉中,不乏新西蘭、澳大利亞、日本、歐洲等地的大品牌。記者詢問某澳洲品牌奶粉的促銷員,“聽說國家公布有一批澳大利亞奶粉質量不合格……”這位促銷員趕忙解釋,“現在超市里的確有澳大利亞品牌奶粉,但絕對是優質奶源,一點問題都沒有,不然國家早就要求下架處理了。”
記者在多家商場超市看到,和國產奶粉相比,進口奶粉的促銷力度有所減弱。很少能看到進口奶粉有類似“買二贈一”、“特價促銷”這樣的促銷。青年路某超市服務員劉華告訴記者,近期一連串的洋奶粉事件,或多或少地給超市銷售造成了影響,“有的顧客就是對洋奶粉不放心,怎么解釋都不信。若是現在大張旗鼓地搞洋奶粉促銷,顧客可能更以為是質量有問題,才急著賣出去。”
年輕媽媽選購難
市民胡女士曾經是洋奶粉的忠實擁躉。“可最近洋奶粉接二連三出問題,真不知道以后到底該給孩子喝什么奶粉?”胡女士頗感無奈地說。
像胡女士這樣因洋奶粉問題頻出而感到焦慮的年輕媽媽們不在少數。記者昨天在市區多家商場嬰幼兒奶粉專柜采訪了近十位消費者,其中有八位表示對洋品牌奶粉的信心下降。
對于消費者的擔心,芝罘工商分局相關人員表示,進口奶粉要入境,必須經過海關嚴查,如果出現問題都會被銷毀或退貨。因此,只要能在商場里銷售的進口洋奶粉,必然是經過檢驗合格的,沒有必要因為國家曝光一批不合格奶粉,就認為所有的洋奶粉都不可靠。
另外,工商部門還提醒消費者注意,購買進口奶粉時,要查看奶粉包裝袋或罐上的檢驗標志。國產奶粉和進口分裝奶粉執行“QS”質量安全標準,外包裝加注“QS”標志;而純原裝進口奶粉,由于不在國內進行任何加工,因此執行出入境檢驗檢疫標準,外包裝加注激光防偽“CIQ”標志(即“中國檢驗檢疫”的英文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