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禁給面粉“添白”。記者日前走訪市場發現,目前流通的含增白劑的面粉部分開始降價,但消費者對這類降價面粉并不領情。對于賣不完的面粉,商場超市表示,5月1日大限后,全部退給廠家。
在武昌的部分超市內,記者看到,新包裝的面粉已經有明確標注“不含增白劑”或者“不含任何添加劑”的字樣,這些面粉沒有任何優惠活動。而在同一貨架上,有兩個品牌的面粉標價從19元下降到14.8元,記者向售貨員詢問降價原因,其稱,老產品含增白劑雖降價賣,可選擇特價商品的市民卻鳳毛麟角。據超市介紹,5月1日后所有含增白劑的面粉都不會再進,沒有賣完的貨會退給廠家。
此外,有消費者反映,面粉是否含增白劑并未標明在包裝袋上,買面粉仍“霧里看花”。市民張先生拿著一袋中糧集團出品的面粉感到疑惑,在這個5公斤規格的面粉包裝袋上,只寫明了“小麥粉”,未注明任何所含成分,質量標準則為一等品,“沒有什么信息了,還寫了GB1355的執行標準,對于老百姓來說,看不懂。”張先生感到疑惑。
到底如何判斷面粉中是否有增白劑?記者隨機采訪了8位市民,均表示除了看面粉是不是很白外,基本不知道怎樣準確辨別。記者昨日向質檢部門咨詢后得知,市民可以仔細看配料表,如果在配料中寫有含“過氧化苯甲酰”的,就是添加了增白劑,這種增白劑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稀釋過氧化苯甲酰”,添加增白劑過量會引起肝臟損傷,不含增白劑的面粉做出來的食品呈暗黃色,不會明顯白得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