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國務院食安辦指導,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的第十一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分論壇——“中國乳業十年”在京舉辦。論壇上,《中國乳制品行業現階段發展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指出,目前我國乳制品抽檢合格率連續數年高達到99%以上,質量安全水平為歷史 最好時期。
為推動中國乳業未來在國內外市場的快速穩健發展,與會專家建議:政府要嚴格跨境購監管,從政策層面有效規制跨境電商企業和平臺的違法行為;強化液態奶監管,整頓品牌雜亂現象;加強食品安全謠言治理,促進消費信心恢復。
乳制品質量安全水平為歷史最好時期
專家表示,由于國家扶持力度較大,推進奶業振興;監管力度增強,質量安全提升;乳企技術升級,生產漸智能化。不僅使我國乳制品抽檢合格率連續數年高達到99%以上,質量安全水平為歷史最好時期。而且,依托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物聯網等新技術,伊利、蒙牛、光明乳業、君樂寶、飛鶴等已全面升級乳業生產智能化水平。
從消費現狀看,一是高端化、低溫化產品需求旺盛。尼爾森數據顯示,2017年下半年至2018上半年,我國低溫奶銷量同比增長5.9%;低溫酸奶市場增長也很快,平均增速在10%左右。同時,消費向品質化、高端化升級,如羊奶粉、有機奶粉被廣為接受。再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簡稱“特醫食品”)等特殊配方奶粉市場潛力巨大,國內外主要乳企都在推進特醫食品市場拓展步伐。
二是低線市場增長快、品牌觀念增強。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液態類乳品零售額明顯高于一二線城市同類產品零售額增速,農村地區消費者也開始注重品牌消費。
三是低線城市消費能力較強、市場競爭趨烈。三四線城市消費能力提高,但由于乳制品消費習慣形成中,對奶粉認知度偏低,國外品牌具有質量安全“先發”優勢,更具消費偏好。國產奶粉也將面臨國外品牌渠道下沉所帶來以提升集中度為核心的“大吃小、強吃弱”殘酷市場競爭挑戰。
四是電商渠道乳制品銷售增長迅猛。2017年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商消費國,跨境電商銷售數據分析顯示,購買奶粉人數最多。但是,由此也帶來電商渠道產品假冒偽劣問題層出不盡,跨境電商成了許多不法分子及不良商家走私假冒洋奶粉的集散地,尤其是雅培、美贊臣、雀巢等國外知名品牌奶粉,頻繁被“假冒”。
此外,中國自由貿易化程度提高,推動乳企加快參與國際化,促使乳制品貿易快速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帶一路”提高了我國乳企與沿線國家的乳制品貿易投資合作的機會。蒙牛、伊利、君樂寶等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奶源、研發、生產等方面合作,并將產品出口到多個國家,加快走出去。二是中新和中澳自貿協定簽訂對我國乳制品進口影響較大。目前,我國已與20多個國家簽訂自貿協定,其中與新西蘭、澳大利亞兩國簽訂的自貿協定對我國乳制品進口影響最大,將提高從兩國進口乳制品的數量,且進口價格將更趨于合理。
提振消費信心從加強監管入手
為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乳制品企業不斷加大轉型升級和創新力度。主要表現在乳制品的國際化發展方面,不僅獲得國外優質價廉乳資源,有效補充了國內乳資源;而且,迎合國內消費市場需要,提高品牌美譽度和綜合競爭能力,提升了企業技術、管理水平,增強競爭力。
《報告》指出,未來中國乳品在國內市場上呈現出如下特征:乳品消費升級加快,產品結構不斷升級;產品質量監管趨嚴,產業鏈聯系更緊密;企業兼并重組加快,行業集中程度提升;進口量將繼續增長,向深加工產品傾斜;“少子老齡化”加劇,服務消費成主流。在國際市場發展方面則呈現出如下特點:進入國際品牌打造階段、品牌國際化進程加快。
為推動中國乳業未來在國內外市場的快速穩健發展,專家建議:一是嚴格跨境購監管,政府繼續完善建立相關法律法規,從政策層面有效規制跨境電商企業和平臺的違法行為,提高消費者維權意識,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二是強化液態奶監管,整頓品牌雜亂現象。我國乳制品主要消費產品是液態奶,占比超85%。目前,隨著液態奶進口數量和品牌不斷增加,我國液態奶市場面臨品牌“雜、亂”,代加工產品“魚龍混雜”,質量安全風險增加等問題。因此,整頓液態奶品牌亂象,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品質,保障液態奶消費安全,應成為行業監管的重點之一。
三是加強食品安全謠言治理,促進消費信心恢復。近年來,社交媒體、網絡軟件等新興媒體流行,加快乳業網絡謠言傳播速度,影響面大,危害性大。因此,構建良好健康的乳業消費環境,提升乳品消費信心成為現階段我國乳業發展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