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是在余杭臨平中山路農貿市場買菜的韓女士有了買菜新體驗。“只要用手機掃一掃碼,不僅能支付,還能在支付信息中讀取產品的溯源信息,買菜更方便的同時,也讓我更加有安全感了。”
韓女士感受到的變化,來自余杭區食安委推行的“融食安”食品安全治理平臺。據介紹,該平臺替代了以往紙質索證索票模式,建立一碼貫穿農田到餐桌,全程電子追溯、全程智慧監管的現代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真正實現了“源頭可溯、去向可追、風險可控、公眾參與”。
日前,記者從杭州市余杭區食用農產品全過程追溯暨創新非規模主體農產品質量監管現場會上了解到,余杭區正積極探索對非規模小農戶的規范以及從田間到餐桌的全融合治理新模式。
據介紹,如果是本地農產品,則憑載有基地、農藥施肥、監管、檢測合格等信息的“電子信息卡”,直接刷卡免檢進入農批市場交易,避免了農戶排隊重復檢測,極大方便了本地菜農;若是外來農產品,則需要通過農副物流中心的食品藥品監測中心刷卡或手機下載融食安APP掃碼登記產地、品種、重量等信息,擁有身份信息且檢測合格后,掃碼(刷卡)準入批發市場交易,然后到達消費終端。
“不僅如此,該平臺還支持直接支付的功能。”據余杭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交易終端,通過與銀行開展合作,“融食安”平臺融合了追溯和支付系統,每個攤位前,統一設置一個融合了銀聯云閃付、支付寶、微信等多碼合一的二維碼(食安一碼通),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在完成支付的同時,系統實時向消費者推送追溯信息,消費者可以及時在線查看。而對于商戶,實現了收款多碼合一,款項實時到賬,無需額外費用。
目前,“融食安”平臺實現了肉蔬產品的全程追溯,后續將逐步擴大追溯產品覆蓋面,將水產、豆制品、禽類等百姓消費量大、關注度高的產品納入其中。